郭贵妃目送秋娘和瑞珠远去的背影,上扬的嘴角挂着一股袭人的寒气。
良久,郭贵妃才慢慢回过神来,旋即吩咐宫女如意去把宋先生请来。
约莫一炷香之后如意领着一位衣着简约的女子来到了贵妃面前。
“臣宋若昭参见贵妃娘娘,愿娘娘长乐未央。”但见这位飘然而拜的女子有着修长的身段,一袭深紫色长衣,发髻高高绾起,一根银簪别顶,往脸上看女子的年岁也就比郭贵妃稍微大三四岁的样子,五官精致,淡扫蛾眉,很是淡雅,虽是女子却带着几分书生儒雅。
贵妃一脸和色对面前女子道,“宋先生快些平身。”
接着贵妃命宫女给宋先生看座。
这位被贵妃唤作宋先生的女子很是坦然的坐在了下垂首。
“贵妃娘娘宣臣前来可是要关切遂王殿下读书的情况?”女子慢开朱唇,燕语莺声偷着一股一般女子所没有的稳重。
贵妃道,“本宫昨日刚刚检查了皇儿的功课,进步不少,都亏了宋先生从旁教导,不过本宫今日请先生过来不少为皇儿的功课,而是为——”贵妃话未说完却戛然而止,但见她峨眉微蹙,仿佛有难言之隐。
这位被贵妃以礼相待的宋先生名唤宋若昭,她的祖父是武则天和中宗皇帝时期鼎鼎有名的大诗人宋之问。
宋若昭因为出身书香门第,自幼受到良好的教育加上她天资聪慧,十几岁的她已然才满天下,爱才的德宗皇帝得知宋若昭才名后将其迎入后宫,封为女官。
宋若昭在德宗贞元七年入宫的,奉命写了《女论语》。
郭念云在家做小姐时就听闻宋若昭的大名,心生仰慕,后来她嫁给了李纯方寸有机会与宋若昭相见。
郭念云也是满腹诗书,与宋若昭一见如故,俩人跨越身份,成了好姐妹。
李纯登基以后对于宋若昭同样礼遇有加,尊称她为先生,贵妃特在李纯面前请求让宋若昭负责儿子李恒的读书,对此皇帝无异议。
对于郭贵妃而言宋若昭不单是自己的好友,儿子的老师,更是智囊。
每当遇到难解之事宋若朝自然会被贵妃请入长乐宫,而不愿染指后宫事的宋若昭也会尽量为郭贵妃分忧解愁。
宋若昭见贵妃似乎有难言之隐便知对方的确是遇到难事了,“若昭看娘娘双眉不舒,娘娘既然要若昭前来就请将所忧之事说出也好轻松些。”贵妃目光幽幽从宋若昭那沉静如水的脸孔上一扫而过,最后落回到面前的喝了半盏的茶盏之上,“昨晚皇上宠幸了一位宫女,其实皇上宠幸宫女也不是稀罕事了,只是这个宫女是杜秋的人,这个宫女正好是杜秋得宠之后她拜托本宫从掖庭救出来的郑瑞珠,本宫只想做个顺水人情给杜秋,希望以此拉拢杜秋为我所用,也许是本宫错了,杜秋风头不减的同时还在培养自己身边的人,可见她也和那胡婕妤一样要跟我长乐宫唱对台戏了,实不相瞒本宫不惧胡婕妤,而杜秋——”往下的话郭贵妃没有在言说,她相信玲珑剔透的宋若昭会明白。
宋若昭明白了贵妃困扰的症结所在后稍加沉吟后言道。“娘娘莫要太过担心,以臣来看这杜昭仪未必真要和娘娘过不去,虽臣没有见过杜昭仪,可她一朝选在君王侧,便毒霸龙创的事若昭是有所耳闻的,风头太盛自然招人妒,而杜昭仪有宠无子,更无可依靠的官宦,她除了依靠皇上就得依靠贵妃娘娘,这君恩如水向来无定,待皇上对杜昭仪厌腻了,她若想在后宫安稳度日必须得要贵妃娘娘这六宫之主的庇佑。”
“话虽如此,尽管杜秋不能生养,但那个姓郑的贱人可以生养,她与杜秋情同姐妹,她若生育了皇子,自然也是杜秋的指望。”对于贵妃的顾虑宋若昭则不以为然,“贵妃娘娘既然说杜昭仪和那宫人情同姐妹,娘娘何不让这姐妹二人不在一处,杜昭仪飞上枝头不忘昔日好姐妹,就看出她对这位宫人的情意非同寻常,若这位宫人来长乐宫当差,即便再得皇上宠幸,生育皇子,她身份卑微也只能养在长乐宫,如此以来杜昭仪如何敢对娘娘有不臣之心?”
郭贵妃是一个聪慧过人的女子,经宋若昭这么一说心立刻豁然开朗,“让郑瑞珠做人质,本宫就不信杜秋不乖乖臣服于我长乐宫。”贵妃银牙微咬,眉目间是让人难以捉摸的千丝万缕的算计。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下一章,请退出来源4:http://b.faloo.com/p/302817/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