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纯在处理完了朝政后便携贴身小太监一路溜溜达达的朝兴庆宫而去,初夏时候天气还不算太热,满眼都是翠色如滴,枝繁叶茂,在葱葱郁郁的夹道上闲步不为一件乐事,每日李纯都会去给母亲请安,哪怕自己的政务在繁忙,来到兴庆宫李纯便打发人去里面通报,少顷,太后身边的宫女出来恭恭敬敬道;“太后正在里头等着皇上。”李纯便大步流星的朝王太后的寝殿而去。
此时王太后刚午睡完,命宫人沏了一壶茶来提神。
李纯来到母亲面前赶忙行礼,“儿臣参见母后。”
太后一脸笑意的说我儿快免礼平身,
平身之后李纯照理坐在母亲的下垂手,这时宫女忙奉上李纯最爱喝的雨前龙井。
“皇帝,哀家昨日召见了杜昭仪。”王太后手捧秘色瓷茶盏表情不悲不喜。
李纯点点头,“儿臣已知晓。”
王太后目光淡淡的从皇帝脸上一闪而过,低头抿了一口茶后才不紧不慢的问。“想必是从杜昭仪那里得知的吧。”李纯诶有否认,“母后似乎对杜昭仪不算喜欢。”
王太后没有直接回答李纯的话,而是反问,“那皇帝对这个杜秋如何喜欢?”
李纯不假思索道;“得此一佳人,此生无憾事。”
话音刚落李纯就发觉太后的脸色已是晴转阴,“皇帝别忘了当年唐玄宗因一个杨玉环而让我大唐险些万劫不复,哀家虽未曾见过杨玉环,然哀家看到杜秋的第一眼就不自已的想到杨玉环,。哀家听说这杜秋原是青楼歌姬出身,之后被叛贼李錡纳为小妾,她乃是罪臣侍妾你怎能留在自己身边,而且给她昭仪之位,这宫里头能有资格居昭仪之位的大有人在,她杜秋何德何能。”
尽管太后甚不喜欢杜秋娘,可李纯的态度却异常坚决,“杜秋虽出身不好,然而她温婉贤淑,博学多才,乃是儿臣的知己,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儿臣相信母后会喜欢上杜秋的。”
母子二人谁也说服不了谁,末了王太后则选择妥协,“哀家可以不管你宠爱杜秋,不过哀家不许你专宠她,自打这个杜秋到你身边,后宫其余妃嫔便难见龙眼,这还得了,从今晚开始哀家不许你在去杜秋的合欢殿。”李纯虽是一国之君,说一不二,然母亲的话他不敢不从,更怕太后会继续迁怒与秋娘,最终李纯无奈的听从了太后的指令。
王太后不但不许皇帝专宠秋娘,还下了一道益智要杜昭仪每日抄写一遍《女论语》,日暮之前派人送到了兴庆宫。
接连三日皇帝没有踏入合欢殿,秋娘便郁郁寡欢,见不到皇帝她感觉自己的心被偷走了一半,食不知味,整个人便憔悴下来,如今秋娘方知原来自己真的不能没有李纯,曾经的那些恨比起与李纯的温柔缠绵来都已微不足道。
墨竹看到秋娘茶饭不思很是焦急,故悄悄把刘肃清青睐。
刘肃清来时秋娘正静坐窗下习字,“君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秋娘听到声音忙放下笔抬起头来,“刘大人。”秋娘轻轻的唤了一声,此刻刘肃清正站在秋娘对面低头看她写在纸上的两句诗,
刘肃清还是头一回看到形容恹恹的秋娘,不禁感慨道;“都说相思催人瘦,之前我还不能,如今看到昭仪如此方知此言非虚啊,好一个君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
杜秋娘的脸不自已的一红,i低头嗫嚅道;“刘大人莫要取笑仲阳,只是闲来无事,随意写写罢了。”
尽管秋娘在极力掩饰自己的心绪可她的心思早已被刘肃清敏锐的目光给看穿,“昭仪与奴婢就别在藏着掖着了,皇上这几日没来合欢殿是因太后不许,而皇上这几日也只是宿在贵妃那里,其余便呆在紫宸殿,看来皇上对昭仪是真心真意的,不过太后从中阻挠罢了。”
秋娘扶了扶自己的云鬓叹息道;“卡莱有太后一日便无我的好日子。”
肃清摇摇头,“那也未必。”
“此话怎讲?”秋娘忙问。
肃清斟酌片刻,方才正色道;“皇上若心里有昭仪断不可能因为太后不喜欢昭仪而改变自己的心意,以奴婢看皇上与昭仪短暂的分离未尝不是件好事。”
肃清顿了顿继续说到;“民间有句俗话说小别胜新婚,皇上若感觉没有昭仪陪在身边的寂寞,往后他断然不可能再去疏远昭仪让给自己难过,对皇上来说太后的话固然要紧可在要紧也要紧不过自己的心,德宗一朝有为李冶李才人曾言至亲至爱夫妻,昭仪要让皇上把你看成是至亲至爱之人,若那时任何人也奈何不了昭仪。”
刘肃清在合欢殿盘桓了一个多时辰,有她宽慰劝导秋娘的心情渐渐好了不少。
日暮时分,秋娘打发墨竹把自己抄好的《女论语》送到兴庆宫,而她自己则换了一袭软罗粉紫裙,然后淡扫蛾眉,,收拾停当后悄悄的出了合欢殿。
秋娘出离了合欢殿便一个人朝太液池去,听说太液池荷花初开,这两日自己心情不好故没去赏,不想误了这太液芙蓉的盛京。
落霞如锦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下一章,请退出
来源4:http://b.faloo.com/p/302817/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