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大唐的抵制,威势大减。为了走出困境,他们决定打出岛国,为了自己的野心,这一次豁出一切将手中可动员的兵力都聚集了起来,一步步的投入海东战场。这样的布置势必导致京畿空虚……若是任何一个国家,面对京畿空虚,势必会向四方调兵,来充实京畿要地。毕竟没有什么地方比京畿更加重要,可是日本这个时候的制度就不一样。
外来兵马进入京畿等同上洛,苏我氏是不可能放任任何非苏我氏的兵卒进入京畿。占据京畿要地的。如此也给了罗士信的可趁之机,在击破日本的水军之后。立刻奇袭日本京畿要地。
罗士信当初与张仲坚以有约定,大唐助他击退大和国的侵略。而他帮着大唐探查大和国京畿的情况以及航海路线,方便他们兵指京畿……
这一切几乎都如他预料的一般无二。
六月十六日,张镇周、刘仁轨率领唐军水师,从海东七十二岛出发,通过濑户内海直达难波登岸,水军直接攻破难波防线,直抵大和国京畿要地。京畿内的兵卒不过五千,根本无从抵御。他们的城市构造简单,根本算不上什么城池。一战而溃。大和国推古女王,大和国权臣苏我虾夷,圣德太子之子山背大兄王以及田村皇子等权贵都被唐军生擒,几乎将大和京畿贵族劫掠一空。
六月十九日,困守在新罗旧国都金城的苏我仓麻吕、巨势胡人得知京畿剧变,急忙放弃金城意图撤回本土救援。当天夜里,撤军受到罗士信阻截袭击,全军覆没。得知罗士信大捷,新罗旧地县亭群起响应。纷纷杀死大和委任的官吏,投降罗士信。新罗故地,让罗士信全境收复。
六月二十五日,罗士信挥师百济。百济王得知罗士信袭来。再次派遣他麾下唯一可用之将阶伯抵御唐军的进攻。罗士信兵分三路,分别让苏定方、李道宗与之兵分三路夹击阶伯。阶伯能力平庸,在实力胜过金庾信的时候都对付不了金庾信。更何况分别对付罗士信、苏定方、李道宗三人。
面对他们的围攻,阶伯手中那些让金庾信打的落花流水的兵卒更加难以抵挡大唐的百胜雄师。一日都未支撑下来。阶伯还算硬气,亲自激励将士。义无反顾的率军上阵与百济境内黄山与唐军对决,全军覆没,无一投降,
六月二十六日,百济军得知罗士信直扑国都大为动摇。
百济王扶余璋军事水平极其一般,他了解罗士信的能力,对之异常畏惧,在国都泗沘城不敢前行,得知了唐军的动向,一边担心给困死孤城,一边又怕阻击失败。于是手足无措,大为仓惶。结果在一日之内,他一会儿命后退至泗沘城固守,一会儿又命令前去阻击唐军,一会儿又下令说要撤出泗沘城逃往海上等……接连下达了十数道彼此相悖的命令。
百济部队本来士气就不高,接到这样的命令更是无所适从,使得军中谣言四起,人心惶惶,自己先乱了阵脚。
六月二十八日,莫虎儿一举登城,成功拿下了百济国都泗沘,小将薛仁贵在追击中生擒百济王扶余璋。
在罗士信拿下百济的时候,平壤城下的唐军也有所行动,给平壤城制造心理压力。
七月三日,罗士信压着百济武王、大和国推古女王出现在了平壤城下,以实际告诉城中将士他们已经没有了一切,援兵希望……现在投降还能保住生命,待城破之日,一切都晚了。
面对面前的昏暗,渊盖苏文的父亲渊太祚站了出来……
论及才智干略,渊太祚比不上渊盖苏文,然而持重沉稳却非渊盖苏文能够比拟的,他早已预料到结果……渊盖苏文这么闹不是将高句丽推向巅峰就是跌落谷底,为了渊氏的未来,他放手一赌。
结果自然输了,为了保存渊氏,渊太祚逼死了渊盖苏文,选择投降……
这一切的一切都在这短短的十八日……(未完待续。。)
ps:看着书评说战争场面写的简单。这个无语以对,说的不错,是简单了。但是真的宏伟不起来。最近一直再查资料,小日本在当时就是屁大点的实力,我实在做不到将他们夸大到多么多么强,然后写一场轰轰烈烈的大战。他们真的不够格,所以只能以另一种形式来写这场战役。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下一章,请退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