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红色警戒之民国全文阅读

第500章 突击步枪时代
加入书架 返回目录 查看书架
   但是,实验证明二十世纪初的标准的步枪弹药对自动步枪来说威力过大,自动步枪在连发射击时难以控制精度,而且重量较大不方便单兵携带。受当时枪械科技和金属冶炼技术的限制,当然也有对于突击步枪理念上理解并不够的原因,并不能满足实际的需要。

    直到中华成功研制出一款用于实战的突击步枪后,各国对突击步枪的概念才终于有了一个方向。有了引路人,一切看起来都简单了很多。虽然还不清楚中华突击步枪的性质,但有了中华突击步枪表现出来的效果就足够了。

    明灯照耀前路,他们只管踏步向前便可。

    研制历史早在一战期间,德**方和枪械专家就意识到毛瑟步枪和mp18冲锋枪的作战种种缺陷,在一战后的几次较大规模的战役中,德国都以各种形式参战(苏联内战德国派出干涉军,西班牙内战德国派出秃鹫军团),在实战中更深刻的意识到这点。

    德国轻武器设计师雨果.施迈瑟设计的德国第一款真正意义上的突击步枪stg44,这款突击步枪一出现在战场上。不但带来了不菲战果。也给盟军方面带去了极大的压力。

    这款突击步枪早在去年年尾就出现了,但经过多方面的侧室和改进,这才正式装备全军。此枪由最终黑内尔公司制造,该枪采用导气式自动原理。枪机偏转式闭锁方式。枪弹击发后的火药气体被导出枪管。进入导气管驱动活塞带动枪机动作。完成抛弹壳,子弹上膛,导气管位于枪管上方。延伸到枪口附近。可选择单发、连发射击模式,由容量30发子弹的弧形弹匣供弹。机匣等零件采用冲压工艺制造,易于生产成本较低。

    而中华的突击步枪就很另类,最少在步枪史上是别具一格的。希特勒本身也很喜欢中华的后置自动供弹装置,弹夹在扳机的后面,但这项技术有许多潜在的难题。可以说是完全打破了冲锋枪和步枪的射击理念,无奈,希特勒也只有接受这款不符合他审美观的突击步枪。

    说到底,不管白猫黑猫,能抓到老鼠的就是好猫。

    外形是无法模仿中华,但在内置上,还是有不少借鉴的地方。其中最主要的一点便是子弹,虽说他们并没有选择小到5.8毫米的子弹,但也比传统的步枪子弹要小很多。可以说,如果不能解决弹药问题,就无法解决自动步枪连发射击时控制精度的根本问题。

    后世美军二战装备的勃朗宁bar轻机枪,也是作为突击武器来设计,希望能够单兵携行行进间射击,进行突击作战,压制敌方火力。但是由于观点上的局限,仍用传统步枪弹药,这就造成了整枪设计的问题。为了克服后坐力和保持可靠性能,勃朗宁自动步枪重量过大,步兵携带仍然不便,并且发射大威力步枪弹的后坐力使全自动射击时难于控制精度。它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改进成为“货真价实”的轻机枪,实际上扮演着重机枪的角色。

    德国学习中华,缩短子弹的长度,选取中间型威力枪弹,就彻底解决了这个问题。实际上,stg44由于使用中间型威力枪弹,子弹初速和射程均不如步枪和轻机枪。

    和中华一样,选择长度较短的子弹,在四百米射程上,连发射击时比较容易控制,射击精度比较好,可以连续射击而且火力非常猛烈。而且重量较轻,便于携带,这也是中华突击步枪、stg44是步枪与冲锋枪性能特点的结合。

    弹夹方面,从冲锋枪的20弹匣,32发弹鼓,到机枪的300发弹链,50发弹鼓,根据实战对于火力的需要和步兵携带弹药的体力上限,还是持续作战的需要,终于选择了30发弧形弹匣。当然最主要的一点,中华也是选择了30发弹夹。

    30发弹匣重量适中,单兵可以大量携带。同时30发子弹,能够很好保证火力的持续性。在实战中,三四个手持突击步枪的士兵,往往可以压制住一个班的手持m1的美军士兵,和数量更多的使用**莎冲锋枪的苏联士兵。后来美国的m16以及苏联的ak仍然采用30发子弹弹匣,可见其成功之处。

    当然一款新的步枪也有不少的缺点,中华的突击步枪也不例外。设计之初更是麻烦一大堆,定型后也进行多次的修改,在国防军野战部队中,往往可以看到外观有些差距的突击步枪,这就是修改过的结果。

    德国也不列外,去年年底样枪就出来了,但是过了一年的时间才真正走上战场。可是当突击步枪到了战场上,还是遇到了不少的问题。

    用过stg44的人往往对这把枪有所不满,stg44在近距离射速较慢,因为使用短步枪子弹,连续射击时候枪身跳动明显,不如冲锋枪那样容易控制。如果在50米内,和mp40冲锋枪相比,stg44是劣势的。同时stg44的射程有限,最大有效射程不超过500米,超过这个距离就没法保证精度。

    如果在很远距离遇到了手持毛瑟步枪的敌人。是很难杀伤对方的。这些似乎很有道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下一章,请退出

返回目录

若图片章节不正常,请点击报错后刷新页面(支持最新20章报错)

若章节正常,请不要点击报错,否则会造成网站打不开

来源4:https://www.ybdu.com/xiaoshuo/19/19744/7640921.html

切换来源-当前为yb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