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红色警戒之民国全文阅读

第412章 向同盟国宣战
加入书架 返回目录 查看书架
    汉京时间早上六点,在伦敦刚好是凌晨零点。

    这个时间原本是丘吉尔的休息时间,只不过从战争开始,生活作息没有一天是正常的。并且时不时的还能感受到地面上炮炸产生的震动。

    今天还有一件事让他头疼的,从昨天上午开始,中华开始对东南亚地区展开大规模的进攻。这让丘吉尔不断联系着同盟国的各成员国之际,也在担忧,蒙巴顿到底能够为他争取多少时间。

    联系的结果说不上满意,也说不上失望。现在整个同盟国都是拴在一根绳子上的蚂蚱,一荣俱荣一陨俱陨。

    原本要嫁祸给轴心国的举动,反而让自己陷入了极度的被动中。不过他并不后悔之前的行动,就像罗斯福说的,绝不能让中华在一旁看热闹,就是把他推向轴心国也在所不惜。

    他同意罗斯福的这个说法,不过事情发展到今天的地步,他也要尽快做出后续的步骤。白天时,就在中华开始和东南亚盟战进行空战的时候,经过几个小时的会谈,丘吉尔和罗斯福也说服了所有同盟国成员国,除了斯大林外,都同意对中华宣战。

    有些人现在也是死猪不怕开水烫,反正中华也威胁不到他们了,就算对中华宣战,局势再坏也坏不到哪里去。

    至于斯大林,现在好不容易有喘口气的机会,哪里会去再招惹中华,就算是有同盟国合约在。他也坚决不向中华宣战。除非是中华主动向苏联宣战,否则他绝对不会走那一步。

    不然的话,好不容易取得了平衡,很有可能被中华一举打破,将即将要取得的主动权,一朝打没。一旦中华加入到进攻苏联的队伍,那苏联就真正的危险了。

    事情都谈妥了,斯大林不想对中华宣战,丘吉尔和罗斯福也没有说什么,这种形式他们都看得懂。苏联的作用还很大。可以牵制大量的轴心国兵力。一旦苏联被灭了,那对同盟国来说,将是灾难性的后果。很有可能导致这场战争的失败。

    本来还想等明天天亮再对中华宣战,可等蒙巴顿把局势目前东南亚的战局发到丘吉尔的手上时。这位英国领袖已经不想在等下去了。现在正式东方时间的早上。战局已经处于下风。他不想在气势上也处于下风。

    大半夜的就开始联系罗斯福和其他成员国,立即向中华宣战。此时正好是美国华盛顿时间下午六点,对此。罗斯福也很快给予的答复。

    随即,中华便连续收到了多份宣战书,整个同盟国组织,除了苏联外,其他的国家都同时对中华宣战。

    这些宣战书也确定了,同盟国已经决心站在中华的对立面了。世界局势开始有了初步的改变。

    当这些宣战书放在陈绍眼前时,对此他也只是会心一笑。到了现在,宣战已经是必然的,而且他还嫌这些宣战书来得太晚了。

    同盟国中,少了一个苏联,这点并没有出乎陈绍的预料,此时的苏联敢对中华宣战,才是预料之外的。

    “传我的命令,中华帝国立刻对同盟国所有的成员国宣战,记住是一个不拉的宣战,包括苏联在内。”

    “可苏联并没有对我们宣战,这样一来,我们是不是师出无名了?”这是来至蒋百里的疑问。

    “不要紧,同盟国合约在,苏联只是不敢而已,一旦苏联感觉到可以欺负我们了,那斯大林绝对不会放过我们。既然如此,我们为什么不可以先下手为强。以其让斯大林高枕无忧,还做着反击的大梦想,还不如我们去“帮助”他一把。”

    陈绍很肯定的回答了蒋百里的话。至于什么师出有名还是师出无名的问题,现在已经不用去考虑了,全世界除了美洲外,其他地方都在交战中,到现在已经没有那么多的条条框框了。

    属于中华的战争理由有一个就足够了,不需要想太多。

    有了陈绍的明确命令,中华也很快给予的回应。

    “中华是一个热爱和平的国家,中华民族不希望战争,但并不意味着我们惧怕战争。面对这场战争,我中华一早就决定要独善其身,但总有人想要逼迫我们,为此还干出了不可见人的勾当。这是我所有中华儿女所不能接受的,罪恶必须得到正义审判。

    为此,经中华帝国最高领袖中兴皇帝陛下的许可,中华帝国正式向全世界宣布,对同盟国组织的所有成员国宣战。从此刻起,中华帝国和美利坚合众国、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法兰西自由政府、荷兰王国流亡政府……等国处于战争状态,直至任何一方战败投降,否则战争将永远的持续下去。”

    来至国防部发言人冉铁军的话,让国民乃至全世界的国民都陷入了极大的震动中。这是中华继对英国宣战后,再一次发出了外交敕令。

    就连没有对中华宣战的苏联,也一起列入了宣战的名单,还排在美国的后面,成为第三个宣战的国家。这让某些人都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下一章,请退出

返回目录

若图片章节不正常,请点击报错后刷新页面(支持最新20章报错)

若章节正常,请不要点击报错,否则会造成网站打不开

来源4:https://www.ybdu.com/xiaoshuo/19/19744/7640833.html

切换来源-当前为yb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