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很容易名声鹊起,成为一代勇将啊!”
黎老先生听了我这话,“呵呵”笑道:“你说得一点也不错。”
“可是,我怎么一点都不知道有这样的勇将?”
“那是因为,他们太过匪夷所思,历史不敢记载,只能在野史小说中找到他们的影子吧!”黎老先生笑道,“小伙子,你肯定读过金庸先生的书吧?”
我点头道,“当然读过。金庸先生的武侠小说,‘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恐怕只要是有汉字的地方,都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那么你知道金庸先生除了武侠小说作家之外,也是一位著名的历史学家么?”黎老先生望着我道。
“知道。金庸先生写的小说,尤其是‘射雕三部曲’和《天龙八部》,武侠与历史结合得非常完美,堪称典范。没有深厚的历史功底,是写不出来的。”
“那么,你刚刚说的那个对联,包含了金庸先生的十四部武侠巨著。只是,还有第十五部,你知道么?”
“当然!我看过,”虽然黎老先生的话题围绕着金庸先生兜了个大圈子,我都不知道他到底想说什么,但还是马上答道,“《越女剑》!”
我这话音刚落,脑海里便闪过“越国”、“武艺高强”、“以一敌百”、“迅捷无伦的身法速度”等等词汇,突然“啊”了一声,忽地明白过来黎老先生想说什么,急忙道:“莫非,您的意思是……”
黎老先生见我似乎明白了过来,笑道:“为什么《越女剑》没有列入那个对联里的十四部小说之中?只是为了那个对联的对仗工整么?”
我紧紧地盯着黎老先生,道:“难道是因为,《越女剑》根本不是个小说?”
黎老先生捋着胡须道:“孺子可教。关于越女剑的故事,散见于正史和野编,最早、最详尽的记载是东汉赵晔的《吴越春秋》,这可是一本正儿八经、十分严谨的史书。在后来的《艺文类聚》及《剑侠传》中,类似的故事亦有记载。”
我听了黎老先生这话,大脑硬盘不由得高速旋转起来。
金庸先生在《越女剑》里,描写了一位叫“阿青”的女子,剑术超群,无人可敌。在最后,她为了追求所爱的范蠡,不让范蠡追随西施而去,竟然独力杀入馆娃宫,一人一棒,尽挫一千名甲士和一千名剑手。最后杀到西施面前,要将她毙于棒下,却被西施的美貌所震慑,终于改变心意,成全了范蠡、西施两人,而阿青自己,也飘然而去。
《越女剑》,本来是金庸先生决心为自古相传的“卅三剑客图”中,那三十三个“剑客”,各写一篇短篇小说。但是最后只完成了头一篇《越女剑》,便不知为何,没有再写下去。不但如此,这本创作于1970年、只有万把字的《越女剑》,实际上更是金庸先生的最后一部武侠小说——写完《越女剑》之后,金庸先生坚持着把1969年开始连载的《鹿鼎记》写完,就马上宣布封笔,不再写武侠小说。为什么,偏偏是这部《越女剑》,会成为金庸先生最短和最后一部武侠小说?
怪事并没有到此结束。细心的人会发现,金庸先生在《越女剑》的结尾,还犯了一个逻辑错误,那就是:故事里说,阿青最后杀向西施的一棒,虽然没有刺穿西施的心脏,棒上的劲气却伤了她,导致“西子捧心”成了人间最美丽的形象。但是,我们都知道,西施自幼有心脏病,所以捧心蹙眉。而奇丑无比的东施学她的模样,才有了“东施效颦”的说法。
作为历史大家的金庸先生,为什么会犯这样的错误?
又是为什么,金庸先生写完《越女剑》之后,没有继续写其他三十二个剑客?竟然还封了笔?
这些问题,我一直都很好奇。直到这时,听了黎老先生之言,我才明白:莫非,金庸先生作为著名历史学家,考证之后发现,他写的这个“速度奇快”、“身手敏捷”的阿青,根本不是幻想故事,而是真真切切存在的历史人物?她,很有可能就是黎老先生所说的“冢牙后人”、“回到中土的巴焦族”,也就是具备极高天赋的“天生的刺客”。而这个刺客民族,承载了太多秘密,所以,金庸先生才在《越女剑》的结尾故意犯下错误,使得大家都以为,这是一个臆想故事,从而误导了所有读者?如果真是这样,那这就与之前提过的秦始皇“反向了反向思维”的方法如出一辙,是聪明绝顶之人使出的聪明绝顶的手段。
我很想摇头苦笑,把这个疯狂的念头抛诸脑后。但是我这人就是这样,到了这等时刻,哪里控制得住自己,不由得继续想下去:所谓的“剑客”,实际上就是“刺客”。没错,所谓“刺客”,千万兵马之中,能斩军队主帅的项上人头;皇宫深院之内,可取达官贵族的身家性命,他们掌握着最高强的武艺,也坚守着自己的原则——天下黎民百姓的幸福。如果只有武功、没有原则,就像电视剧里那种达官贵人豢养用
手机支付宝搜索
P2zPYPB74GJ即可领取作者发的红包,赶快参与吧!
淘宝双11超级红包,复制淘口令
$bkb13lYsLPg$,打开手机淘宝即可领取。
若淘口令失效,请
点击此处链接领取
京东双11超级红包,复制京口令
¥UANeFApAs8a1nuds¥,打开手机京东即可领取。
若京口令失效,请
点击此处链接领取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下一章,请退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