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零八章纳援
到底怎么回事儿沈默拉下脸来问道。
回大人的话。老马道:鳖有鳖路,虾有虾道,反正都去挣钱去了比如说王启明,他就开了个油铺子,一个月从通州贩一次菜油,在店里卖了度日。不瞒您说,我和在场的各位,也都各有营生,有在天桥算卦的,有给人抄书的,还有在店铺里当账房的
据我所知,七品京官的俸禄,一年是九十石粮食,十丈布,且食盐还免费。沈默不大相信道:虽说京都米贵居不易,可你们大都是外地来做官的,一家不过三四口人吧,怎会不够呢
大人曾封疆苏松,定然是钟鸣鼎食没受过穷滋味,自然不了解我们这些可怜人了。老马嘿然一笑道:不错,按说九十石粮食。也够一家人生活了,可这些年来,什么时候发齐过
边上人也忍不住愤愤道:就是啊,最好的年景也不过发一多半,赶上运气不好时,连一半都摊不上,怎么够养活家里人
难道京官都是这样子吗。沈默轻声问道。
老马答道:当然不是,那些大官们,还有紧要的衙门的同僚,他们有的是门子捞钱,只有像我们这样的清水衙门,才会混得这么惨。
沈默想一想,又道:以前的且不说,单说开埠以后这几年,不是不拖欠俸禄了吗。
是不拖欠了,老马几个气不打一处来道:现在都改纳援了。
纳援沈默还真没关注过这个,因为他的兄弟们家里都很富裕,唯一一个穷鬼徐渭,整天吃住在宫里,根本没有钱的概念,也就没人跟他提过这词儿。
说是户部工部财乏事繁,暂行纳援诸例,全体京官一律自愿纳俸一半,以充国库。老马郁闷道:本来说是权宜之计,谁知一直纳到今年,看来是要成定例了
沈默这下是真有些生气了,他原本以为开埠以后。每年都向朝廷提供大笔的银子,应该能让国家的财政松缓一些,谁知还是外甥打灯笼照旧,却不知自己辛辛苦苦赚来的那些钱,都流到哪里去了
那些制定政策的大人们,自然不在乎,他们有地方官的冰敬炭敬,根本不指望那点俸禄过日子。老马打开了话匣子,喋喋不休的控诉道:可我们这些芝麻绿豆官,要是不干点别的,全家老小就得饿死了。
沈默点点头,示意他不用再说了,摆摆手道:都去忙去吧,该进货的进货该练摊的练摊,当我不存在好了。
~~~~~~~~~~~~~~~~~~~~~~~~~~~~~~~~~~~~~~~~~~~~~~~~~~~
虽然沈大人神情不似作伪,但大伙谁也不敢溜号,都老老实实陪着他,却没什么共同语言。老马受不了这种压抑道:我给大人沏茶去。
省点茶叶吧,白水就行。沈默微笑道,也不知是说起话,还是真体恤。
又坐了一会儿。就连沈默也觉着无聊了,他便对老马道:介绍一下咱们司经局的职责吧少字
是,老马道:南朝梁太子官署有典经局,北齐有典经坊,司经局这个名字,却是出自隋朝,掌经籍典制图书公文的印刷与收藏,以及缮写讲章之责。
那咱么局的图书应该不少了沈默问道。
老马面色一阵古怪道:还行吧,比不得文渊阁,也比不了翰林院。文渊阁,便是皇帝的图书馆;而翰林院,则是国家图书馆。
沈默却不在意他的冷水,起身道:走,带本官去看看藏书吧。
这个,还是改日吧少字老马和众官吏一齐劝道:那里尘土飞扬,空气不好,还是等我们打扫出来,大人再去吧。
我不是那么讲究的人。沈默笑笑,便往外走去,进来的时候,老马给他指过藏书阁的位置,是以他径直到了门口,见没有上锁,伸手便把两扇门推开。
后面匆匆跟来的老马等人,一个个心跳加速口干舌燥,仿佛要被捉奸一样。
待灰尘散尽,沈默往里看去,只见一排排高大的书架,将偌大的房间堆得满满当当。不由笑道:咱们果然是穷得只剩下书了。
老马赶紧接话道:是啊大人,书有什么好看的,快中午了,咱们吃饭吧众人纷纷接话道:咱们给大人接风,去最好的酒楼,您就快出来吧。
这种欲盖弥彰的意味,让沈默刚好奇了,他淡淡笑道:不急着吃饭,待我稍转一圈,看看图书保管情况。这时里面的空气流通的差不多了,他便迈步走了进去。
起先沈默脸上还挂着微笑,但越往里走,表情越凝重,直到转出来时,脸上的表情,都要阴沉出水了。
老马等人一下子面如土色,甚至有人目露凶光,想要杀人灭口,只是看看他身边膀大腰圆的护卫,才咽口吐沫,缩起了脖子,乖乖等死。
你道怎着原来沈默发现,除了最外面的几排书架。上面的书还算完好之外,越往里面的架上,书籍就越稀少,到了最尽头几排,上面干脆空空如也,除了灰尘什么都没有。
~~~~~~~~~~~~~~~~~~~~~~~~~~~~~~~~~~~~~~~~~~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下一章,请退出
来源4:http://www.31xiaoshuo.org/4/4858/29192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