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和七年腊月三十,癸未。【西元1118年1月日】
除夕。
已是政和七年的最后一天。同时这也是政和年号的最后一天。三个月前,道君皇帝在新建起的明堂,颁布了新一年的历法,同时昭告万邦,明年起,将改政和为重和,并大赦天下。
为了赶上重和元年的元旦朝会,宣和殿大学士蔡攸在基隆逗留了两天之后,就匆匆忙忙的告辞离岛。在使节船上,赵瑜塞进去了几乎能把船压沉的礼品,一部分是谢恩的贡物,但大部分还是给使节团的贿赂,在蔡攸的座舱里,还附赠两个会说话的礼物——李乾德的女儿,交趾的公主。赵瑜送上的这些礼品,大半是东海从交趾和占城劫掠而来的战利品,没本钱的礼物,他就想着让蔡大学士见识一下,灭人之国,到底能有什么样的收获。
蔡攸走后,听闻赵瑜封王,东海上下的军民们欢欣鼓舞,但刚刚就任的大小官吏们,却陷入了一阵歇斯底里的忙乱之中。赵瑜既然已经是一国之主,之前依节度使规格订立的制度、规程以及礼节、仪仗,便全都要更换,甚至那数千份封官晋级的告身文书,由于提前盖下了东海节度的大印,现在也得一份份重新改写。
整个政和七年的腊月,东海的政府机关就这么在疯狂的忙碌中度过。但之前花了半年做的准备,却哪是一个月时间就能改换过去,而官吏们只顾忙着这些杂务,却连正事也耽搁了下来。所以到了除夕之日,赵瑜依然得待在基隆堡的书房里,听着陈正汇向他汇报一堆积压下来的政事。
基隆堡现在成了东海宫城。原本住在堡内的文武官吏,都陆续搬了出去,除了驻守堡中的八百近卫,就只有赵瑜一家在其中居住。不过既然是宫城,自然也分了内外前后。后半部分,勉强算是后宫,而前半部分,则依然是东海的政治重心。白天时,官员们会进堡来处理公务,到了晚间,除了值日者之外,其他人便会离开。至于赵瑜的书房,就只有不多的几个重臣,才可以进入。
赵瑜站在书房窗前,皱眉翻看着一份刚送来的公文。他依然是一身旧日的青色常服,并没有因为封王,而讲究起穿戴来。略显冰冷的凉风从窗外吹入,半月来的湿闷的天气,终于在前日的一阵密雨之后,变得清爽起来。随之而起的北风,也给基隆带来了一丝冬天的气息。
从书房向西望去,自基隆堡到七里外的基隆港,在河流和山丘之间,几个市镇和数个东海军营,已被一道竹篱绕起,这是计划中东海国都基隆城的范围。等到年后,基隆城的建设就将全面展开。
在刚刚草拟好的建城计划中,以基隆堡和基隆港为中心,倚着附近的山峦水势,将建起一个城周长达二十余里的大城。不过赵瑜并没有打算为这座城市修建多结实的城墙,两丈来高,一丈多宽也就足够了。一方面是因为东海所拥有的重型火炮,只要在城周的几处高地,修起能相互支援炮台,就算只有半人高的胸墙,也足以打发任何来敌;另一方面,是赵瑜并不喜欢把钱往水里砸,以台湾的地理位置,以东海水军的战斗力,根本就没有修造城墙的必要。不过东海既然立国,就必须有个像样的都城,这样才能足够的威慑力和凝聚力,不然在他人眼里,东海永远都是个草台班子。
“整整三十八万贯啊……”赵瑜叹了口气,摇着头对陈正汇道:“为了个面子工程,就要把东海一年三分之一的财政收入丢进水里。东海国库再丰,也经不起这样的折腾啊!”
“汴京城年年维护,虽然只修外城,内城几乎都放弃了,但每年也要近十万贯的花费,现在基隆建城,连城墙带城内的建筑,只要费上这点钱已经算少了。”作为执掌东海政务院的相国,陈正汇向主君细细解释:“台湾土质松软、雨水又多,并不适合夯土筑城,但如果像基隆堡这样,用砖石夹土修起整条城墙,再加上城中各种必不可少的建筑设施,这三十八万贯就已是工部竭尽全力削减建城预算后,所得到的花费最少的结果。再也减不下去。”
“工部?”赵瑜笑道,东海立国,原来计划中的长史府便升为了政务院,而下属的六曹当然也跟着升为六部,“这个预算案,马林溪做不出来——他只会往多里用钱——还是下面的几个郎中做的罢?”
马大工到底有多少本事,他再清楚不过。若说造船,马林溪自称天下第二,那也没哪人有资格排到第一。但说起执掌工部,处理政事,他可就要抓瞎了。为了不让工部的工作陷入混乱,赵瑜和陈正汇可是帮他精心挑选了几个助手。以马林溪的年纪,过个两年怕是要致仕,未来的东海冬卿【注1】应该就会在那几个郎中中产生。
“马工书做得已经不错了,下面的几个郎中也很用心。说起来,到了明年,工部就会是最忙的一个衙门,最好再充实些人手进去。以防措手不及。”
赵瑜点了点头。东海六部,最清闲是权利被占去的兵部,其次则是礼部,由于东海人少官少,刑部、吏部也不是很忙,工作最繁重的,只有给东海国民建立户籍、田籍的户部和监造各大工程的工部。
“等过了年,就从义学里在找些学生来做。不仅是工部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下一章,请退出
来源4:http://www.31xiaoshuo.org/32/32291/165051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