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一位年过半百,接近花甲的老人家来粮店买粮。
结果一袋米,倒有半袋都是沙子。
老人家年老无依,平时靠邻里的接济才勉强度日。
如今被粮店如此欺负,自然找上门来理论。
可店内商家翻脸无情,就不认账,还指使伙计将老人家撵出门来。
老人家哭天喊地,大骂粮店无德。
粮店老板嫌老人家影响生意,让伙计将老人家一顿暴打。
围观百姓看在眼里,气上心头,帮助老人家和店内伙计对持一处。
我清楚了事情的缘由,心道刘表怎会允许粮店在他眼皮底下如此作为。
我静静等着,想看闻讯赶来的官府人员如何处理此事。
不一会,数名官府的衙役匆匆而来。
他们驱赶着围观的百姓,将老人家孤立起来。
领头一人先问粮店伙计事情缘由,粮店自有一番说辞。
那人又问老人家,总是打断老人家的陈述,断章取义,最后编排老人家的不是,称老人家是无理取闹。
周围百姓摇头,他们早就知道粮店与官府勾结一处,早料到会有如此结果。
我对衙役的所作所为大是失望。
刘表虽然在大面上管理很有一套,可在一些关乎民生的细节问题上,他还是太失败了。
“知恶不能去。”粮店丑恶的一幕在襄阳已经习以为常。
刘表能容许这样的事情存在,可知他并不看重百姓的利益。
刘表还是习惯汉王族原有的一些做法,他所看重的还是少数人的利益,他把富商的利益放在了百姓利益的前面。
正当我以为事情会就此结束的时候,人群中有个人话了。
一名身具儒雅风范的文士站了出来,他用简介的话语重新复述了事情的重点,然后屹立老人家身前,摆明了要为老人家出头。
几名衙役被他搞的错愕连连,不知如何收场。
领头的衙役恶狠狠的质问他是谁,那人答道,徐庶是也。
徐庶,我眼睛放光,欣喜异常。
原来是徐庶,徐庶在荆州地界素有名气,曾被刘表数次相邀,欲请其出仕,可都被徐庶拒绝了。
徐庶为人侠义,早年更是以武行侠,好于打抱不平。
此时他身在襄阳,遇见这样的事情,要为老人家鸣不平。
有他出面,自然不用我现身,我静看事情如何展。
衙役们听他报名,颇皱眉头,徐庶其人在襄阳也是名人,不是他们可以得罪的。
早听说徐庶喜欢管闲事,衙役们今日碰上,只好自认倒霉。
领头衙役和粮店老板商议,最后由粮店赔给老人家一袋没有掺沙的好米。
徐庶见好就收,劝慰老人家就此作罢。
老人家千恩万谢,别了徐庶回家了。
周围百姓对徐庶多有称道,称赞徐庶侠义心肠。
徐庶走出人群,向对面的酒楼走去。
我紧随其后,也步向酒楼。
进入酒楼,徐庶轻车熟路,步往阁楼雅间。
我欲登楼,却被酒楼伙计拦住。
我微笑不语,示意身后跟来的亲卫拉开伙计。
亲卫亮出官府令牌,伙计再不敢吭声。
我步上阁楼,站在了雅间门前。
我敲门,徐庶问道:“是谁?”
“是我。”然后我推门而入。
徐庶诧异,他并不认识我,而我却非常自然的找位子坐了下来。
“阁下是?”
“刚才那件事,你为什么轻易了结?”我不急于表明身份,我想和徐庶先交流一下。
徐庶想是看我仪态不凡,没有见怪,反而回答起我的问题来。
“粮店已经做出赔偿,老人家也拿到了应得的粮食,这样了结不好吗?”徐庶反问我。
“你怎么不上告官府,将粮店的所作所为揭露出来,让粮店还百姓一个公道?”
“官府?”徐庶摇摇头,“官府和粮店是一伙的,他们才不会管,粮店的后台正是襄阳城主刘表,你说还能告到哪去?”
徐庶气愤的拿起酒壶,倒了一杯酒,一饮而尽。
我也倒了一杯酒,陪他一饮而尽。
“你正当壮年,愿意如此消沉下去吗?如今天下大乱,你难道不想有所作为吗?”我试探着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下一章,请退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