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1930年建成服役以来,重巡洋舰“诺福克”号就一直在英国本土舰队服役,并且长期在怒涛汹涌的北海和冰冷的北大西洋活动。战争爆发之前,这艘建造于条约时代的巡洋舰并没有进行任何的现代化改装,尽管如此,它仍然是交战各国中性能较为出色的一艘次级主力舰,战争中多次参加针对德国海军的作战行动,也曾遭受过德国轰炸机和潜艇的袭扰,但都能一一应付过来。
1941年5月6日,距离日德兰海战纪念日还有不到一个月时间,在气候温和的大西洋东部海域,这艘英国战舰的生涯走到了头。它有限的防御压根无法抵挡德国舰队密集的炮火,在德国舰队的第三轮齐射中,一枚283毫米口径的穿甲弹直接命中了它的4号主炮塔,重达 330公斤的炮弹像是开罐头一般直接撕开了这座炮塔的正面装甲,在延时引信的作用下,炮弹在连穿两层甲板后才发生爆炸,巨大的化学反应轻而易举的把几十吨重的炮塔掀入大海,由未充分燃烧的颗粒组成的烟尘径直冲到三四十米的空中。
四十秒之后,德国舰队发动了更加精准的第4次齐射,各种口径的炮弹如雨点般落在这艘受损的重巡洋舰周围,激起的水柱刹那间几乎把整艘战舰都吞没了。这次虽然没有炮弹直接命中它,可四、五枚大口径炮弹因为落点距离近而成为技术上所称的“近失弹”,这些炮弹入水后很快发生爆炸,威力巨大的冲击波夹带着弹片在“诺福克”水下以下的舰体上凿出了一个个形状极不规则的窟窿,海水迅速从这些破口涌入,很快将这艘战舰的底舱变成了储水罐。
在海水淹灭舰上的锅炉之前,德国舰队的第五次齐射准时到来,位于整个英国舰队最前列的“诺福克”号终于遭到了致命的攻击——来自“俾斯麦”号主炮的一枚穿甲弹打中了它左舷舯部的装甲带,800千克的穿甲弹以巨大的动能向撕纸一般轻而易举的贯穿了111毫米钢甲,接下来,这艘上万吨的战舰竟像被一颗火星点燃的氢气球一般,周身瞬间被烈焰吞没。数秒之后,爆炸产生的蘑菇云冲上了百米高空!
尽管四艘英国战列舰没有遭受任何的损失,但为了避开正在快速下沉的“诺福克”号,它们不得不调整自己的航线用以规避,高航速下的机动耗费的时间很少,但也就在这短短的两分钟时间里,德国舰队完成了他们的战术调整,炮火开始朝着最前面一艘英国战列舰——“乔治五世”号,劈头盖脸的打去。
此时此刻,整个英国舰队中或许只有约翰.托维仍保持着一颗平常心——毕竟,“诺福克”号对于这支舰队而言只是一个“侦察兵”,真正的主力现在无一受损,纵览全局的“伊丽莎白女王”号甚至没有受到德国舰炮的威胁。
就在舰队完成战术小机动后不久,英国舰队的炮手们终于奋发有为了:有七八枚炮弹都落在了够得上近失弹的距离之内,在用水柱包围“俾斯麦”号的同时,一枚15英寸炮弹更是直接命中了它的舷侧!
敏感的引信,在炮弹击中钢甲的一刹那就发生了作用,“俾斯麦”号右舷靠近三号炮塔的位置开出了一朵无比绚烂的火之花,无数的弹片曳着浅浅的白烟继续向四面八方延伸,最终在海面上下了一场不小的“雨”。
英国穿甲弹的引信问题由来已久,但假若这枚炮弹的引信按照理论设计发挥作用,那么它反而极有可能被“俾斯麦”号舷侧320毫米的装甲弹开——一枚近失弹,似乎只是对甲板以上和靠近舷侧舱室内的舰员们造成可怕的杀伤,顶多再给德国战舰训练有素的损管人员带去一些麻烦。
浓烈的硝烟散去,英国人欣喜的发现外观简洁的“俾斯麦”号舯部已经黑了一大块,舷侧甲板以上的好几座副炮都遭到了致命的破坏,那些德国舰员的伤亡自然也小不到哪里去。
据后来统计,德国舰队旗舰“俾斯麦”号共有41名官兵在这次爆炸中丧生,伤者近百——这自然和舰上敞开式的高炮设计有着极大的关系。同时,舰上还有多达30余名舰员被直接震晕,这其中甚至包括一名高级军官。
不过这一次,晕倒的人中不再有张海诺。
炮弹直接命中舰体并发生爆炸的情况,张海诺已经不是头一次碰到了。正所谓吃一堑长一智,当身体因为剧烈的晃动而失去平衡时,他没有出于本能的寻找扶手,而是明智的护住了自己的脑袋。诚然,这样的姿势十分的不雅,甚至有损于指挥官光辉的形象,可保住战斗力比什么都要重要。
“镇定!立即查明损失!各炮位继续保持射击状态!”张海诺一面咬着牙从地上爬起来,一面大声向周围的军官们喊道。他用如此高的音量喊话还是行动开始以来的第一次,但它确实对听力受到爆炸影响的德国军官们颇为有效,大部分人都清楚的听到自己指挥官的指令,于是,命令以最快的速度传达下去了。
环顾四周,确定指挥室里的军官们基本无碍之后,张海诺一个箭步冲到可以观察海面情况的位置,透过小燕子阵阵的海面,他看到了依然排成战斗斜纵队的英国舰队——这样的阵型,可以让四艘英国战列舰的每一门主炮都发挥威力!
<来源4:http://www.31xiaoshuo.org/9/9334/73941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