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重铸第三帝国之新海权时代

驰骋大洋 第8章 明枪暗箭
加入书架 返回目录 查看书架
的的海军上校从长长的会议桌旁站了起来,“很抱歉,大臣阁下,我们现在只知道在西南非海域出现的那艘是德意志号,先前在阿根廷外海袭击我们商船的可能是舍尔海军上将号,也可能是格拉夫.施佩海军上将号!德国人对他们在基尔和威廉的军港看管得十分严密,我们的谍报人员无法潜入。不过昨天我们收到了一份无法得到证实的消息,有几名瑞典渔民在波罗的海上看到一艘疑为袖珍战列舰的舰船!”

丘吉尔没有任何表示,而是继续愁容满面的在小范围内踱步。

“Deutschland(德意志号)、Admiral Scheer(舍尔海军上将号)、Admiral Graf Spee(格拉夫.施佩海军上将号),早在这三艘袖珍战列舰完工之时,我就担心它们终有一天会成为大英帝国商船队的头号威胁,没想到这个预感还真应验了!”

第一海务大臣庞德(pound)的这番话,未免给人一种放马后炮的感觉,何况这三艘战舰建造时是获得英法等国认可的,因为它表面上并未超过凡尔赛条约有关吨位和火力的要求,只是被德国海军的决策者和工程师们钻了一个空子。

“可笑的是,我们现在竟然连是它们中的那一艘袭击了我们的船队、那一艘还留在老窝都搞不清楚!”

丘吉尔这话未必是在责怪刚刚那位海军上校,毕竟目前的情况不容许英国侦察机飞到位于德国本土的威廉和基尔两大军港进行侦察,而随着波兰的沦陷,位于但泽的造船设施和军港也将重新为德国所用,一旦德国海军将主要舰只转移到那里,侦察难度将更大。

“阁下,我觉得我们眼下最需要解决的不是分辨它们谁是谁,它们一共就三艘,击沉一艘便少一艘,等到战争结束了,我们再去德国海军档案库里找寻答案也不迟!”自1935年开始担任本土舰队司令的罗杰.帕豪斯爵士说起话来抑扬顿挫,仿佛这场战争根据双方海军吨位已然分出胜负——战争爆发时,英国海军作战舰艇总吨位达130万吨,是德国海军35万吨的将近4倍!

战争爆发时,英国海军编有本土舰队、地中海舰队、远东舰队和后备舰队,由于以控制北海出口、保护至关重要的北大西洋航线和掩护担负反潜护航使命的轻型舰只为主要使命,因此目前本土舰队的规模和实力远远超过另外几支舰队。

“找到它们,击沉它们!”在其他人未做出表示之前,罗杰.帕豪斯爵士厉声将自己的见解之精华阐述道。

丘吉尔没有对本土舰队司令铿锵有力的措辞做出积极回应,而是望着这张会议桌旁唯一一位身穿空军制服的军官,一名年纪并不大的空军少将。

“将军,空军在西南非海域的侦察有什么收获?”

空军少将情绪低落的摇摇头,“除了大片的油污,一无所获!”

第一海务大臣又插话道:“听说经过改造之后,德国袖珍战列舰中最快的一艘航速超过30节,逃过我们的侦察应该是轻而易举的!”

这样的揣测并不是丘吉尔想要的,自10月14日以来,他已经责令海军司令部成立几支专门的搜索舰队,到目前为止已经有2艘战列舰、14艘巡洋舰和若干辅助舰只加入进来,这已经占到了皇家海军机动兵力的一半以上,但这对于广袤的大洋来说是远远不够的。

“我建议从地中海舰队抽调一支巡洋舰分队,从远东舰队抽调两到三艘巡洋舰,再从本土舰队……啊,不行,本土舰队必须保留足够的巡洋舰监视北海和大西洋之间的海路!”

丘吉尔现在矛盾极了,一面想要将那些袭击舰一网打尽,一面又要顾及到海军的战略——英国海军必须继续在斯卡帕湾保留足够的力量,以应对德国海军的两艘快速战列舰——“沙恩霍斯特”号和“格奈森瑙”号可能突入大西洋的作战行动。同时由于“皇家方舟”号被潜艇击沉一战,皇家海军不得不将他们仅剩的7艘航空母舰妥善的保护起来,它们和近500架舰载机(包括备用)将是战列舰队之外皇家海军最值得依赖的力量。

第一海务大臣又有些不合时宜的说道:“在阿根廷外海和西南非海域被击沉的也包括法国船,为什么不让法国人派出他们的轻巡洋舰?我想,意大利人必然是不敢和大英帝国与法国的联盟为敌的!”

这一言辞立即招来罗杰.帕豪斯爵士针锋相对的抨击:“皇家海军不需要法国人帮助,如果到了非求他们不可的那一天,大英帝国也就完了!”

丘吉尔看看帕豪斯爵士,又看看自己的第一海务大臣,巧妙的将两人的矛盾一并砸到法国人头上:“法国人那边就算了,上一次大战时我已经看透了这些傲慢的家伙,他们的战斗力和意大利人差不多,请他们帮忙只会越帮越忙!我们的巡洋舰队既然已经在大西洋、太平洋以及印度洋海域海域完成部署,只等我们的对手再次现身,定能死死咬住它们直到将它们赶进渔网!”

“但愿英勇的大英帝国船长们在遭遇袭击时都能发扬大无畏的精神!”桌子旁有人声音不大的说了这么一句,大家都明白这话中的含意——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下一章,请退出

返回目录

若图片章节不正常,请点击报错后刷新页面(支持最新20章报错)

若章节正常,请不要点击报错,否则会造成网站打不开

来源4:http://www.31xiaoshuo.org/9/9334/7393980.html

切换来源-当前为31xiaoshuo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