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赛琳的话让那些一心期待着能得到救援的皮尔利兹贵族霎时目瞪口呆,如果不是他们对这个女人杀人的可怕举动实在是印象深刻,甚至已经有人忍耐不住冲进去对她大喊大叫了。
“哗啦……”随着一阵水流声,纱帘外的男人们看到里面阿赛琳的身影忽然从浴池里走了出来,尽管隔着幕帘显得隐约不清,但是他们的心却随着那个婀娜身影走动不禁急速跳动起来。
阿赛琳似乎并不在意幕帘后面那些想看却又没有胆量的皮尔利兹贵族,她走到一张大理石桌旁,一边用细亚麻长巾擦拭着身体,一边向那些贵族淡淡的说:“我想你们和我一样清楚,即使救赎骑士团不出现,你们也绝对不能向保加利亚人屈服,因为你们应该比我清楚他们的可怕。只是你们没有一个人能抵挡住他们的进攻,而且如果我没有猜错,很快就会有新的敌人,到了那时候,你们除非自愿打开城门,否则等待你们的只有杀戮。”
说到这儿,阿赛琳把长巾慢慢放下,她看着眼前眼前镜子里模糊的身影,停了一会之后用低沉的声音问着:“那么你们当中有人认为应该打开城门吗?”
幕帘外一片死寂,一时间没有一个人敢开口回答她。所有人都知道了到了这时皮尔利兹的命运已经彻底和这个女海盗,或者说是和救赎骑士团联系在了一起。
正如阿赛琳所说,保加利亚人的残酷可怕他们比任何人都熟悉,而刚刚发生的与保加利亚人的战斗和阿赛琳杀死保加利亚将领的举动,已经让他们彻底明白,到了这个时候即使放弃反抗,一旦保加利亚人进入皮尔利兹城,等待他们的也只有令人胆寒的报复。
但是,一想到随即可能会来临的敌人,皮尔利兹人又不禁一阵畏惧,尽管不知道斥候描述的那些军队来自哪里,但是一想到皮尔利兹少的可怜的守军,贵族们就不禁从心底里感到畏惧,
已经穿上一件宽大长袍的阿赛琳掀开幕帘走了出来,虽然长袍的腰带束得很近,但是下摆上的开叉却在她迈动脚步的时候,隐约露出了她那两条健美修长的长腿,这让那些贵族不禁一阵慌乱,尽管知道就这么望过去,很可能就会遭到这个可怕女人的报复,但是还是有人不由自主的向着她的身体悄悄瞥去。
“如果你们把看我的勇气用在守城上,也许皮尔利兹就是另外一座君士坦丁堡了。”
阿赛琳透着讥讽的警告让那些贵族不禁面红耳赤,同时她似乎看穿了他们的心思似的微微一笑“也许你们认为我们受不住皮尔利兹,但是我要告诉你们,只要我在皮尔利兹一天,就绝对不会让这座城市失守,因为这里已经在贡布雷子爵的救赎骑士团的保护之下。而任何对皮尔利兹的进攻,都将被认为是对救赎骑士团的挑战,所以你们尽管放心,尽管子爵并不在皮尔利兹,但是我可以用我的厄勒冈担保,贡布雷子爵一定不会让皮尔利兹丢失的。”
阿赛琳的话让皮尔利兹贵族们一时间不知道究竟应该再说什么,但是他们知道,到了这个时候,他们唯一能做的,也只有和眼前这个美丽而疯狂的女海盗一路走下去了。
色雷斯五月的天气并不显得炎热,但是却十分的干燥,即使是在水源充足的色雷斯平原上,人们也要尽量早早的为即将到来的旱季做着准备。
和上色雷斯人争强好胜甚至惹是生非的习性不同,位于平原上的绝大多数下色雷斯人更愿意过着比较平和甚至慵懒的生活。
对于外来者,平原人更愿意用温和的方式对待他们,不过当然这些人的腰包要是鼓鼓的。
和希腊靠近地中海岸边的的城市一样,下色雷斯人很早就开始以赚钱做生意,而不是成为雇佣兵来养活自己。
他们用色雷斯特有的各种丰富的矿藏烧炼出来的金属雕塑成各种精湛的艺术品和令人叹为观止的坚固武器,然后把这些珍贵的货物卖给来自欧洲腹地的商人。
精湛的武器铸造和许多年来在艺术品上的手艺,让下色雷斯成为了远近闻名的贸易重地,而那些与色雷斯接壤的欧洲小国的贵族骑士们,更愿意从这里,而不是显得十分遥远的君士坦丁堡买到更加廉价的货物。
这一切让下色雷斯人一堵认为自己可能会永远过着这种看起来十分不错的好日子,但是显然他们错了。
保加利亚的叛乱让色雷斯遭受到了意想不到的侵袭,随着越过边境的土匪和保加利亚军队的不停骚扰,很多色雷斯乡村贵族和农民不得不放弃他们的土地,向着城市撤退,到了最后,除了一些大型城市外围还能受到保护的乡村之外,大片的土地都因此荒芜,而这也成为了导致饥荒的主要原因。
即便如此,在城市边沿的农民也还是不得安生,他们一边种地,一边要随时防范着突然出现的保加利亚或者是色雷斯当地强盗的袭击。
突然进攻皮尔利兹的保加利亚军队的到来,让很多农庄里已经变得一片荒芜,不论是地主还是农民,色雷斯人惊恐的躲避着这些来自北方巴尔干山脉后面来的强盗,当他们终于退走时,回到农庄的主人,看到的只有被抢劫的一片狼藉的废墟。
因为
手机支付宝搜索P2zPYPB74GJ即可领取作者发的红包,赶快参与吧!
淘宝双11超级红包,复制淘口令$bkb13lYsLPg$,打开手机淘宝即可领取。
若淘口令失效,请点击此处链接领取
京东双11超级红包,复制京口令¥UANeFApAs8a1nuds¥,打开手机京东即可领取。
若京口令失效,请点击此处链接领取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下一章,请退出
来源4:http://www.31xiaoshuo.org/9/9613/74972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