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让罗格们感到不可思议的是,这一波20多个沉沦魔里居然接近一半都是青色皮肤的沉沦魔十夫长。看来矿洞里的沉沦魔做出了什么决定,不然绝对不会将这种扮演基层指挥官的角色集中起来当做炮灰使用。
这一波看来在矿洞里就已经计划好了,其中一部分在冲出矿洞口以后就直接就地一滚,滚进了壕沟里。
而剩下的那些则像自杀一样玩命的冲起来跳向壕沟的另一边,虽然箭矢的冲击力减慢了他们的速度,但是凭借着比普通沉沦魔优秀许多的身体素质,这些十夫长还是成功的将他们的尸体留在壕沟的另一边。而那些滚进壕沟的十夫长则开始带领着壕沟底部的幸存者将堆积在壕沟底部的沉沦魔尸体一具一具的扔到壕沟的另一边。
看着这略带点诡异的一幕,已经想到了什么的弗拉唯悄悄的向塔格奥做了个手势,示意他预备好,塔格奥则轻松的点头表示自己随时可以开始。
果然在弗拉唯和塔格奥刚刚交流完毕,伴随一阵古怪的咏唱声,一整金色的粉末陡然在沉沦魔尸体的上方爆发了出来,在这些金色的粉末接触到沉沦魔的尸体以后。那些本来已经死亡的十夫长和那些被扔上来的尸体,又一次重新站了起来。
看来在经历了第一波全灭,第二波被彻底压制的糟糕状况之后,那些一直躲在矿洞里的沉沦巫师终于出手了。
如果现在沉沦巫师面对的是单纯的罗格战士,那么他们的这种战术或许还会产生一些作用,给罗格们带来一些麻烦。但是他们现在面对的敌人多了一个致命的变数,骸骨召唤者塔格奥。
在看到弗拉唯给他的提示以后,塔格奥就已经做好了准备,在那些金粉爆发的一瞬间,他就命令那些一直隐藏在第二到壕沟里的骷髅们跳了出来,挡在那些复活的沉沦魔面前。
骷髅对阵沉沦魔十夫长的剧目再一次上演。
上一次这些十夫长好歹还让骷髅们两两一组花掉一些时间来做配合,而这一次在列装了强化版短骨剑之后,这些十夫长连让骷髅花时间做一些简单配合的价值都没有了。
骷髅们保持着他们一贯迅捷的作风,6具骷髅仿佛化作6把锋利的尖刀狠狠的捅进了,沉沦魔的阵型里。在那些十夫长不可置信的眼神里,这些骷髅轻松的手起剑落就将他们统统切成大小不一的两片。
不管是十夫长还是普通的沉沦魔在这些骷髅的空洞的眼中都一样,不用管他们做出什么动作,只需要简单的抬剑,用力向下砍,然后选择下一个目标。随着这些化身死神的骷髅慢慢的向前移动,那些那幸存的沉沦魔又一次崩溃了,他们惊恐的尖叫着慌不择路的又一次跳进了壕沟,以期待里那些血腥恐怖的杀神远一点。
不过那些杀神并有追上来而是守在了壕沟边上,这让壕沟里惊恐的幸存者稍稍的平静了一点,不过如果它们能够预见到将来会发生什么事的话,相信他们会宁愿直接被骷髅砍成碎块。
在罗格战士所处位置的稍后一点,特地集合的一批罗格战士开始施展壕沟陷阱最后也是最恐怖的杀招:她们弯弓指向天空默默的计算着距离和角度,找准角度以后开始将魔力注入箭矢,当一切准备就绪之后,她们一起松开了拉弦的那只手。
离开弓弦的箭矢迅速的飞向天空,在到达顶点以后在引力的作用下掉头向着壕沟加速飞了过去,在壕沟里沉沦魔绝望的眼神中这些箭矢从箭头开始猛的开始绽放出炙热的火焰。
随着这些从天而降的死神最终落进壕沟,壕沟里猛的燃起冲天的大火,壕沟里所有还活着的沉沦魔开始集体发出凄惨的尖叫声,徒劳的跑动着,翻滚着,企图压灭带来死亡的火焰,只到最后再也不能动弹为止。
这种恐怖到无法形容的场景,让矿洞里还活着的沉沦魔彻底崩溃,无论是沉沦魔还是巫师都放弃了冲出矿洞的打算,头也不回的冲向矿洞内部,留下一路惊恐的尖叫。
在矿洞周围弥漫着浓浓焦臭味的空气中,这个恐怖场景的策划者和执行者之一塔格奥也在承受着,这个场景给他带来的压力。
作为一个从小在和平环境里长大,性格基本温和平静的半宅男。如果说起先和僵尸以及沉沦魔的正常战斗还在他的承受范围之内的话,那么今天这几十条生命当着他的面被火生生的烧成焦炭,绝对击穿了他的承受底线。
他一个人默默的坐在一个浅坑里,承受着内心里散发出的一阵一阵的颤抖,虽然明白刚刚烧掉的那些沉沦魔是完全站在对立面不可能有任何和平共处机会的存在,不管是被烧死还是被怎么弄死都无所谓。但是心里明白是一回事,眼睁睁的看着这种放火烧“活人”的剧目发生在自己眼前又是另一回事。没亲身经历过的人永远不会明白几十条生命伴随这撕心裂肺的惨嚎当着自己面被烈焰化作焦炭这种场景会对一个正常人带来多么大的冲击。
尤其塔格奥在平时还可以说是一名温和善良乐于助人的好青年。这让他的内心在一瞬间承受了巨大的压力。
就在塔格奥一个苦苦的抗争着内心的压力时,一双手将他抱进了一个温软的环抱,
手机支付宝搜索P2zPYPB74GJ即可领取作者发的红包,赶快参与吧!
淘宝双11超级红包,复制淘口令$bkb13lYsLPg$,打开手机淘宝即可领取。
若淘口令失效,请点击此处链接领取
京东双11超级红包,复制京口令¥UANeFApAs8a1nuds¥,打开手机京东即可领取。
若京口令失效,请点击此处链接领取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下一章,请退出
来源4:http://www.31xiaoshuo.org/54/54290/287220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