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巨浪

第五卷 回天梦灭 第三十九章 苟延残喘(加更第三章)
加入书架 返回目录 查看书架

如果说果敢号东海号与长门号的战斗是一边倒的屠杀,在沉没之前,长门号的主炮都没能打中对手一枚穿甲弹,那么渤海号与伊势号的战斗就是一场势均力敌的较量。

相对而言,渤海号的优势是主炮威力与防护性能。

按照后来的测试,只要渤海号将交战距离保持在一万米开外,伊势号十四英寸主炮使用的只有六百多公斤重的穿甲弹很难啃穿其关键部位的主装甲带,也就难以对渤海号构成致命的威胁近距离炮战中,战列舰主炮一般瞄准的都是敌舰的关键部位,比如炮塔,司令塔,水线部位的舰体等,穿甲弹对付的是垂直设置的主装甲带。

相反,渤海号换上了更先进的主炮之后,可以在二万五千米的范围之内,轻易打穿伊势号的装甲,而且对其构成致命伤害后来测试证明,即便交战距离达到了二万九千米,日本战列舰的薄弱装甲也很难挡住四百毫米重型穿甲弹的打击。

伊势号只有一个优势,那就是火力密度。

毕竟,伊势号有十二门主炮,渤海号只有八门主炮。双方主炮的射都差不多,伊势号的主炮火力密度是渤海号的一倍半。如果以单位时间弹药投掷量来计算,伊势号则占不到多大地便宜。甚至处于劣势。因为十二枚十四英寸穿甲弹地重量只有八千公斤多一点。而八枚四百毫米标准穿甲弹的重量接近九千公斤,重型穿甲弹的重量则过了一万公斤。

似乎双方舰长都考虑到了各自的优势,所以战斗打响后,这两艘战列舰也最先脱离编队。

当时,白佑彬已经下达了独立作战的命令,也就是说,各舰的舰长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采取最有利于自身的战术。

实际上。在这种狭窄海域内的战斗。舰队也很难保持整齐地队列。

十点过十分。在还没有完成转向地情况下,渤海号尾部地两左炮塔就旋转到了左侧的最大射界处,然后打出了第一轮齐射,其开火时间比果敢号还提前了两分钟。

结果一样,在雷达无法使用,而且战舰还在伴随转向的情况下。炮击没有多大的意义。

相反,伊势号打出的前三轮齐射却很有威胁,只是运气稍微差了一点。三十六枚穿甲弹都落在了距离渤海号不到五百米的海面上

正是如此,十点十五分,渤海号地舰长下达了右转向的命令。

说白了,渤海号要想取胜,而且是在没有多大损伤的情况下取胜,就必须尽量与伊势号保持足够的交战距离。

两分钟后,伊势号也脱离了编队。向南追击渤海号。

问题是。伊势号的最大度不比渤海号快。另外,当时长门号档在伊势号的前面。东海号挡在渤海号的前面,所以刚开始转向的时候,两艘战列舰都不敢加快度,免得把炮火引向友舰。

十点二十一分,在与舰队航向保持七度偏航角的情况下,渤海号再次开火。

几乎同时,伊势号地主炮也打出了第四轮齐射。

可想而知,当时两艘战列舰地决斗有多么的激烈。

双方舰长都明白,谁先打中对手,让对手损失部分战斗力,谁就获得了致胜地机会。问题是,在这种追逐战中,双方都很难把握住机会。

没有多大意义的对轰持续到了十点三十四分,此时伊势号几乎夹在了双方主力舰编队之间,渤海号也向南规避了大概四千米左右。在第八轮的齐射中,伊势号才获战果。

穿甲弹几乎笔直的砸中了渤海号丁炮塔的正面,并且出了极为耀眼的闪光。

当时,就连第123巡洋舰编队里的官兵都看到了渤海号上出现的爆炸闪光。显然,汉江号与嘉陵江号巡洋舰上的官兵肯定为渤海号捏了把汗。

也正是如此,伊势号的舰长在此时做出了一个决定:将航向调整到与长门号一直的方向上,不再向南追击渤海号。

当时,伊势号的舰长肯定认为那枚十四英寸穿甲弹打穿了渤海号炮塔的正面装甲。因此,他完全有理由相信,在这个距离上,十四英寸穿甲弹能够打穿渤海号任何一处部位的装甲,因为炮塔正面装甲一般是战列舰上最厚的装甲。

另外,伊势号夹在了双方编队之间,如果前面的东海号调转炮口,伊势号就得面对两艘比自己强大的战列舰,到时候不但没有机会战胜渤海号,还很有可能成为联合舰队最先战沉的战列舰。

其实,此时伊势号的处境已经非常危险了。

即便不考虑东海号的威胁,伊势号在脱离了背景干扰区之后,完全暴露在了渤海号火控雷达的面前。加上周围没有其他战舰,成为了渤海号最为理想的炮击对象。即便交战距离已经不到一万米,处于孤立无援状态的伊势号也没有任何优势可言。

渤海号也立即调整了航线,与伊势号平行航行。

在接下来的三轮炮击中,渤海号的丁炮塔一直没有开火,因此只有六门主炮参加战斗。

也正是在这种情况下。渤海号用一枚四百毫米穿甲弹还以了颜色。

十点三十八分。渤海号地第十轮齐射获战果。


手机支付宝搜索P2zPYPB74GJ即可领取作者发的红包,赶快参与吧!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下一章,请退出

返回目录

若图片章节不正常,请点击报错后刷新页面(支持最新20章报错)

若章节正常,请不要点击报错,否则会造成网站打不开

来源4:http://www.31xiaoshuo.org/7/7429/5458516.html

切换来源-当前为31xiaoshuo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