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晚上因为系统故障,造成了重复上传两次,给订阅本书的书友造成了损失。为了弥补过失,老雁决定未来四天每次赠送五百字,四天八次就是四千字,以此来向各位书友补偿。请各位书友继续支持本书。)
虽然封李吉甫为赵国公,李诵对李吉甫的担心却没有消失。木秀于林,风必摧之,人秀于群,众必毁之。封李吉甫为赵国公固然能表达出李吉甫的强力支持,却也必然会使李吉甫更加遭人嫉恨。这些小人治国无方,以无所作为为清高,以贪贿盘剥为能事,却容不得真正做事的人。。这些人就像苍蝇蚊虫一样,会瞅准一切时机进行中伤离间。因此李诵很感激王皇后。王皇后的娘家人也有被裁汰的官员,也有找王皇后哭诉,求官,骂李吉甫不是东西的,王皇后却一句话都没有像李诵说。哭穷的就给点兴治宝钞,求职的就让他去自谋生路,想作一番事业的就劝他去找杨于陵或者柳宗元,或者凭本事去谋取,总之一点私利都没有为娘家人谋取,体现了一个大唐皇后应有的觉悟。
相形之下,太子妃,同时也是李诵表妹的郭氏就有些过分了。。郭家门生故吏遍布朝野,这一次的大裁员在郭氏看来就是李吉甫故意针对郭家的。穿越前李诵就不太会处理和女人的关系,更何况一见面就哭哭啼啼的郭氏呢?还好李诵不是宋仁宗也不是宋神宗,不然李吉甫就成了范仲淹或者王安石了。郭氏弄得李诵很烦,甚至下令不见太子妃,暗叹历史上李纯不立郭氏为后是对的,寻思自己死前要不要下遗诏把这条写进去。
此次裁员,类似出自范仲淹的“一家哭何如一路哭”的名言,在李吉甫那里也被重复过多次,李吉甫说多了,估计以后就没范文正公什么事了。。想到这里,李诵忍不住想把老范“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名句写下来,送给李吉甫。
李吉甫的奏章还是引起了李诵的另一番思考。唐朝进行科举考试的目的,自然是选拔人才,但是也诚如清醒者所说,“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入彀”,以科举提供的可怜机会为诱饵,使得天下贫寒士人向学,不思谋反等不利统治的内容。所以朝廷对科举进行了故意的拔高,皓首穷经无所作为的周进范进之流早已出现,甚至得到了朝廷的故意褒扬宣传,比如所谓的“梧桐双凤”尹氏哥俩,七十几岁中状元,太儿戏,太噱头了。。像这样穷其一生才踏上仕途的人,长期的压抑和巨大的投入,都使他们有迅速回收成本的欲望,从年龄看,他们大概只剩时间给自己捞棺材本了,哪有时间考虑报效朝廷呢?
从荆南节度使调回朝廷担任太常卿的权德舆,给李诵讲了这么一个故事。说荆南有一赵姓将军,女儿嫁给一个书生,书生屡试不第,流寓长安。。妻子只好回娘家居住,收到合家上下的取笑,女儿也变得极其抑郁。春天,这个赵姓将军带着合家上下和远近亲友出去郊游,午饭的时候,特意用帷幕将这个女儿围起来,嫌她丢人,连露脸的机会都不给。宴会正在进行的时候,快马来报,女婿高中进士。全家哗然,将军赶忙下令撤去女儿的帷幕,让亲友瞻仰进士妻子的容颜,不料女儿却从帷幕中自己走出,奇异的是,本来灰暗的脸色也突然有了光彩。
权德舆的仕途一帆风顺,这个故事他是当奇闻来讲的,不过李诵听了却很沉重。。相信每一个参加过高考的人都不会对高考留下好印象,那玩意,对人的生理心理的摧残是透入骨髓的。而且李诵也相信这样培养出来的人才大多数都会成为废柴,这个参考一科取五百人的宋朝科举就能看得出来。所谓“寻章摘句老雕虫,不见年年辽海上,文章何处哭秋风。”李诵想着想着就把诗给吟诵了出来,权德舆闻言惊讶道:
“陛下身处深宫之中,想不到连李贺这样新锐诗人的诗都知道。。”
李诵却不回答。权德舆的故事和李吉甫建议少选官吏的奏章让李诵产生了一个想法:要像现代一样,限制公务员考试(科举)的年龄了。
不过这不是眼下最急迫的问题。崔群、王涯先后随太子去了洛阳,李绛升任户部侍郎,粮秣统计司开始由吕温和新进的翰林学士、知制诰刘禹锡掌管。综合各个方面的情报,吕温和刘禹锡得出的结论是:
祠部员外郎徐复对吐蕃的出使不会取得太大的进展。。短期内唐吐不可能会盟,但会达成和平的意向。吐蕃依然有不守约定的可能,但是也仅限于调动军队,在局部制造紧张局面,在双方有力约束下,双方不会爆发大规模冲突。
根据潜伏在淮西的统计司从事的报告,从吴少诚的饮食以及新陈代谢情况来看,吴老强盗的阳寿已经快到尽头了。目前淮西民生凋敝,军队有离心倾向。而且目前秋高气爽,丹桂飘香,扬州、洛阳、商州、江陵等地的府库充足。。朝廷围绕淮西诸军整训成效已现,正是大炮开兮轰他娘的大好时机。
为韦丹陪葬的第一个目标,到了收获的时候了。
八月初,因为京西驻军都统。邠宁节度使
手机支付宝搜索
P2zPYPB74GJ即可领取作者发的红包,赶快参与吧!
淘宝双11超级红包,复制淘口令
$bkb13lYsLPg$,打开手机淘宝即可领取。
若淘口令失效,请
点击此处链接领取
京东双11超级红包,复制京口令
¥UANeFApAs8a1nuds¥,打开手机京东即可领取。
若京口令失效,请
点击此处链接领取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下一章,请退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