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商宦

第278章 底线
加入书架 返回目录 查看书架
污**行为,一向疾恶如仇,必欲除之而后快。

        张晓文达到地头地时候,公司的质量控制小组正在大棚里抽查蔬菜的农药使用情况。

        抬头瞥见张晓文走了进来,从市农业局挖来的专家老黄,笑着开玩笑说:“张总,检测费用超标了,我正要去公司找你呢!”

        张晓文微笑着说:“这么快就用完了?”老黄叹了口气说:“我干了这么长时间的农业,你定的这套检测标准,比最严苛的日本食品标准还要严不少,实在是太难得了。”

        “嗯,严把质量关必须落到实处,不然谁敢咱们种的蔬菜?”张晓文顺手递了支烟给老黄。

        老黄接过来,一本正经地说:“如今这年头,剧毒农药被滥用的情况比比借是。也不瞒你说,我家吃的蔬菜,至少需要在水里泡上两个小时,然后经过五遍以上的清水冲洗,才敢下锅。唉,世道变了!”

        “呵呵,正因为如此,所以只要我们严格按照操作规程来管理质量,创出绿色食品名牌,我们的蔬菜多半可以行销全世界。”张晓文其实也不太懂农业生产。他只是通过中国驻外的使馆,搞到了日本关于食品方面的检测标准,然后依着葫芦画瓢罢了。

        细节决定成败,利润也仅仅是一个方面的问题,在张晓文看来,导致剧毒蔬菜频频上市的根本原因,是监管部门的严重缺位造成的。

        在国内,菜场是工商部门开办的,里面涉及到了很多的部门利益问题,所以,监管人员往往采取的是睁一眼闭一眼的方式来对待有毒的蔬菜以及肉类。

        监管和审批往往与收费紧密相连,密不可分。以罚代管,以费养人,已经成了常态。

        有关部门只注意收费自肥,却忘记了法定的监管义务,导致食品中毒现象屡禁不止,而且愈演愈烈,后果相当严重。

        有鉴于后世几乎无放心菜可吃的窘境,张晓文率先采取了经过“三检”之后,田间的蔬菜才能上市的措施,通过严格的检测采购制,保证市民吃上“放心菜”。

        为了保证检测的及时性和准确性,张晓文特意拨出了千万巨款,组建了数十支检测小组,同时配备了能在5分种内检测出一氧化硫、甲醛等8种化肥残留物的检测仪,以对蔬菜内的化肥残留进行检测。对于检测不合格的蔬菜,一律当场销毁。

        “合格率怎么样?”张晓文问老黄。

        老黄笑着说:“使用剧毒农药的情况已经完全杜绝了,只是影响了一些产量!”

        张晓文点了点头说:“只要吃得放心就好,即使售价比一般的菜贵上一些,相信市民也是可以理解的。再说了,咱们将来还可以出口到世界各地。”

        听了这话,老黄眼前顿时一亮,有些不确定地问:“真有这种可能?”

        张晓文自信地说:“只要菜农们形成了良好的种菜习惯,保证了质量,出口不过是件小事,不值得大惊小怪。”

        有意无意间,避过了老黄十分兴奋的眼神,张晓文暗暗叹息了一声,心情却很沉重。

        最大的黑暗莫过于制度的黑暗。九龙治水的制度性缺时在国内制造了一个辽阔的监管真空地带。在这样一种制度之下,监管不是常态,而是例外;不是必然,而是偶然。毫不客气地说,这是一种系统性、体制性批量制造无良企业和无良产品的制度。

        更致命的是,居然还有一种所谓的“免检制度”。由于这种免交制度所带有的国家隐性担保性质,深孚公众信任,一旦企业灵魂出窍鞘、为非作歹,其所导致的恶果必是深重有加。

        就初衷而言,“国家免检”制度不能说不美好,一则可以避免重复检查,减轻企业负担;二则,可以扶优扶强,引导消费。然而,世事吊诡,理想与现实之间的距离,总是判若鸿沟。无数的事实证明,“国家免检”在实行过程中,其正面作用聊胜于无,其负面效应却是罄竹难书。

        “底线失守”亦即一个社会赖以良好运转的基础秩序遭到破坏,我们自认的那些不言自明的东西丧失了集体的信仰。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下一章,请退出

返回目录

若图片章节不正常,请点击报错后刷新页面(支持最新20章报错)

若章节正常,请不要点击报错,否则会造成网站打不开

来源4:http://www.999wx.com/Book/451758.shtml

切换来源-当前为999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