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岂曰无衣?与子同泽。王于兴师,修我矛戟。与子偕作!"
宋戈非常喜欢这首诗,每当念起这首诗时,他便被诗内的那种悲壮,同仇敌忾,战士中的那种相互依赖所感染,眼前出现士兵们在厮杀中互相掩护,生死与共的场景,这时候他便感到自己不是军人而是诗人。
两个连开始撞击大门,日本守在山丘上,望远镜内,宋戈看到他的士兵攻击很英勇,但日本人的表现也同样顽强,每次中国士兵冲到半山腰时,山坡上的手榴弹便雨点般落下,他的士兵又被迫退下去。
"集中兵力首先拿下尖帽山,命令炮兵连,集中轰击尖帽山!"宋戈放下望远镜便下令道,他清楚要击破小鬼子的伏击,必须首先拿下尖帽山和燕翅岭,伏击圈内的师主力也一定会向这两座山发动进攻,只有攻克这两座山,才能击破日军的伏击圈,才能转守为攻。
装甲师的装备与普通陆军师不一样,普通的整编师大都仿照重庆编制,每个团有个炮兵连,装备10mm口径迫击炮和40mm迫击炮,三七这战防炮;但装甲师不同,装甲师的机动能力强,拖曳能力更强,所以取消了三七战防炮,装备了两门美制75mm轻型榴弹炮,反坦克武器主要是第二代火箭筒:II型火箭筒。
炮兵连早已抢占阵地,接到命令后,立刻向尖帽山开炮,就在这时,尖帽山方向响起猛烈爆炸,一团团烟雾在山上升起。
"报告!师长在喊话!"通讯兵跑来,宋戈几步便走到通讯车前,拿起话筒便喊:"我是宋戈!我是宋戈!"
报话机里传来李明骏急促的叫声:"宋戈,你的部队在伏击圈外,你们的位置极其重要!小鬼子很顽强,你立刻派出一支部队迂回绕道,从后面捅小鬼子的屁股。"
"明白!明白!我让豹子桥去!"
"好,就是他,告诉豹子桥,我给他,三个小时,三个小时内,必须迂回到位!"
说完李明骏中断了无线电话,宋戈转身便将豹子桥叫来,豹子桥是广西人,与别的广西人不同,这小子个头虽小,但却非常强壮敦实,他的连队曾经两次获得全军优秀连队,是他的团中战斗力最强的连队,一般情况下,宋戈只要将这支连队投入战斗,便无往不利。
"豹子,"在豹子桥过来的时间里,宋戈已经找到一条迂回路线,他指着这条路对豹子桥说:"你们从这边绕过去,袭击这里,明白没有?"
豹子桥看了会地图,然后摇头:"团长,额不去那里,额去这里。"
豹子桥的口音带有明显的粤南口音,从黄埔军校毕业时,正好赶上组建第一机械化集团军,他便没有回桂军,而是加入了第一机械化集团军。
此刻他的手指点在等高线最高的老君台上,老君台是这附近最高的制高点,这里肯定是日军重点防御地区。
宋戈皱眉看了看:"你怎么过去?这要多走十多里,你怎么保证不会被鬼子发现?"
"不被鬼子发现恐怕很难,"豹子桥黑黝黝的脸上有些不以为然:"现在整个战线到处在激战,小鬼子不可能那么周密,总有空子,我只要钻进去,便能靠近老君台。"
"你们一个连,能攻下老君台?"宋戈心里在琢磨,一旦攻下老君台,必然造成日军的极大混乱,动摇日军整个包围圈,可豹子桥毕竟只有一个连,老君台的守军绝不会少于一个中队,兵力对比上豹子桥并不占优势,他们就算攻下来,能不能守住也是个问题。
"放心吧,团长,小鬼子已经不行了。"豹子桥显得很有信心,宋戈也不再多说什么了:"好吧,你立刻出发,记住动作要快。"
豹子桥什么话也没说,向宋戈敬了个礼转身边走。宋戈下令增调一个连,继续强攻尖帽山。此刻尖帽山上火光冲天,爆炸持续不断,硝烟将整个山头笼罩,忽然从右翼传来猛烈的枪声,宋戈抓起望远镜望去,一群日军士兵从山脚摸过来,被布置在外围的装甲车发现,双方随即展开激战。
在意识到自己部队在战斗中的地位后,宋戈便猜到鬼子一定不会对他放任不管,任凭他在外围活动,策应师主力突围,所以在占领两侧山头,还将他的装甲车布置在四周,将几个可能被日军渗透的要点监视起来。
这股日军显然注意到这些监视的装甲车,他们没有从那几个要点出来,而是从山脚处绕过来,可在他们靠近突前装甲车时,被后面的装甲车发现。
装甲车防御阵形是一辆顶在前面,在侧后七八米的地方,布置另外两辆,构成一个正三角防御阵形,不过在这个狭窄的山道上,无法构成标准的防御阵形,变成了两辆在前面,一辆在后面的倒三角形。
三辆装甲车的重机枪喷射出弹雨将偷袭日军死死压在地上,士兵从各个角落冲出来,在装甲车的掩护下向日军发动反击,在中国士兵的凶猛反击下,日军抵挡不住,纷纷后退,山头也传来激烈枪声,另一股日军对山头发动了袭击。
宋戈却像没听见这激烈的枪声,小鬼子这不过是偷
手机支付宝搜索P2zPYPB74GJ即可领取作者发的红包,赶快参与吧!
淘宝双11超级红包,复制淘口令$bkb13lYsLPg$,打开手机淘宝即可领取。
若淘口令失效,请点击此处链接领取
京东双11超级红包,复制京口令¥UANeFApAs8a1nuds¥,打开手机京东即可领取。
若京口令失效,请点击此处链接领取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下一章,请退出
来源4:http://www.31xiaoshuo.org/51/51398/251410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