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我将率领洪都将士诈降朱元璋,献出洪都城池取得信任,在您天威所致,攻打集庆时里应外合,协助您一举击败朱元璋的守军。臣康茂才上。”陈友谅看着康茂才送来的文书,毫无血色的脸上微微闪现出一丝欣喜,即刻挥动朱砂批复:“准!”
半个月后,康茂才在陈友谅的眼皮下,将洪都城献出,自己也顺顺利利的抵达朱元璋帐下任职。陈友谅之所以允许康茂才这么做,倒不是出于对他的信任,而是经过了精准的分析。
康茂才诈降,如果成功,集庆一失,朱元璋将再无跟自己匹敌的力量,到时候荡平朱元璋,一统江南不在话下。
如果康茂才不幸失败,身死城失,自己也没有什么太大的损失,康茂才这样平庸的将领,要多少有多少,至于洪都城,四周都是自己控制的城池,想要收回,那还不是跟喝口凉水一样简单?
朱元璋见到康茂才的时候,异常欣喜,他记得,当年自己险些饿死,跟元兵的狗抢粮食吃的时候,就是路过的康茂才救了他,将他发配到黄河工地,遇到了韩山童和刘福通,亲眼见证了黄河边大起义的过程。
康茂才见朱元璋对待自己的态度恭和有礼,非常欣慰:“江南三杰中,唯一没有变的,也就只有你了。洪都虽然不是江南西道首府{那时候江西省会是九江},但是位置异常重要。洪都不丢,你就在陈友谅的心脏上插了一颗钉子!到时候陈友谅无论怎么来打,都要提防着身后洪都的攻击,十分力,他最多只能使出七分,那时候,只需要将军全力反击,便可将陈友谅彻底消灭在赣江边。洪都,决不可丢!洪都守将,非一般人可以担任。”
朱元璋瞥了一眼正在角落里抠指甲的朱文正:“文正,洪都就交给你了。”
康茂才与众将都是大惊。
徐达与汤和纷纷请缨:“朱大哥,还是让我去吧。洪都危险,文正还小,恐怕担任不起这样的重任。”
朱元璋笑道:“文正,你能守住洪都吗?”
朱文正站起来,因为宿醉脚步有些摇晃:“洪都在,我在,洪都丢,我亡。”
“好!”
在场的诸位都没有想到,正是这个看似荒唐的决定,成就了朱文正的威名。
三个月后,初夏的蝉开始啼鸣,正是雨水充沛的季节,陈友谅率领新明教的水军,浩浩荡荡的沿着赣江北上讨伐,五十万精锐水军铺满江面,巍峨壮阔的军舰铺天盖日。所谓的投鞭断江,也不过如此。
陈友谅的声势如长虹出日,势如破竹。
沿途的百姓纷纷涌向集庆向朱元璋报信,建议朱元璋撤退集庆,保存实力,以便东山再起。
在这样漫天的传言中,朱元璋麾下,个别将领向陈友谅发出投降的书信,被李善长截获后,当即带人擒了他们,押到朱元璋面前。
朱元璋站在集庆城头,看着城下跪成一排的投降派,朗声说到:“集庆,就是我朱元璋最后的屏障,我就是死,也要死在这里!胆怯的,懦弱的,你们尽管离去。愿意跟集庆共存亡的,拿起你们的武器,跟着我的将领们,一起战斗到最后一刻!”
刘基抽出随身佩剑,举过头顶高声喊道:“我虽是谋臣,亦有与陈贼决死之心!誓与集庆共存亡!”
宋濂同样抽出佩剑,直指身后武将道:“你们难道连刘伯温{刘基}这样的谋士都不如吗?他尚且有玉碎的决心,你们的决心何在?”
身后众将顿时爆发出震天的吼声:“誓与集庆共存亡!”
当晚的元帅府,灯火通明。
刘基指着地图上的秦淮河道:“如果我是陈友谅,一定会选择经过长江进入秦淮河,直接抵达集庆城墙下,到时候,我们的水军将直面陈友谅庞大的水师,毫无胜算。”
宋濂点点头,指着秦淮河上一个小点:“而现在的秦淮河上,唯一一项能够阻碍陈友谅入城的,就是这座小桥——江东桥。俞通海率领的水军,都是渔船,船小且轻快,当时顺着秦淮河溜进集庆的时候,根本没有受到这座小桥的阻碍。可是陈友谅的水军不同,他的船高大威猛,江东桥的桥洞,根本钻不过去。”
李善长同意:“那我们就将这座木桥改成石桥,桥上埋伏弓箭手伏击,将陈友谅逼到这里跟我们决战!”
看着李善长手指的位置,朱元璋当时就明白了他们的意思。
龙湾——这就是他们给陈友谅选择的最佳墓地!
那里水浅石多,旁边是一片开阔地,开阔地后方,是一座石头山,石头山是打伏击的天然屏障。朱元璋就是要在这里,将陈友谅的水师引上岸决战。只要他陈友谅敢上岸,那早就埋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下一章,请退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