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大明军工帝国

第十卷 第八章 学通讯驿卒成新宠
加入书架 返回目录 查看书架
和夏允彝负责教授,各宣承布政使司和各都指挥使司选拔上来的一个班,大概两百多人,各军团先分别选拔二十人组成一个班,大概也是两百多人,就在大明理工学院招几个大点的讲堂教授,等这批教授完了再是各州府和各卫所的,最后再考虑各个县城的通讯问题。

    徐孚远和夏允彝听闻自己要当先生,还要一次教授两百多个门生着实吓的不轻,他们虽然也上过私塾,但一个私塾老先生最多也就一次带十来个学生,就算是现在的大明理工学院,一个先生最多也就带二三十个学生,哪有这一下带两百多个的,怎么教的过来!

    还好朱慈炅上过大学,有这方面的经验,大学里面上大课一次不也是几个班两三百人,整个阶梯教室就行了,至于黑板什么的也没什么必要,反正对于这些驿卒和军方的通讯员来说,文化课也就是学那三千个常用字,记住它们的编码,用毛笔写出来的大字看的更清楚。

    至于教材也很简单,就用新编的《常用汉字编码大全》就行了,又有编号,又有编码,只要将二进制码教授给他们,就不存在看不懂的问题了。而且这本书也将是他们以后必须用到的工具书,接触的越早越好,不要求他们一次把所有汉字的编码都记住,但最少大概编码是多少他们必须记清楚,不然到时候翻都翻不到,那就耽误事了。

    其实,最麻烦的还是实验课,这些驿卒和通讯员以后主要的工作就是接收和发送电报,实际动手操作能力才是重中之重,所以必须给他们准备充足的实验器材,让他们每个人每天都能练习发送和接受电报,不然就算《常用汉字编码大全》能倒背如流了都没用。

    地方上选拔驿卒和军方选拔通讯员大概用了一个多月时间,这段时间里工部也在拼命研制拉丝机,虽然还没有最后成功,但是主体的挤压部分已经做的差不多了,勉强能挤出一截一截的铜丝,这些铜丝长则几丈,短则几尺甚至是几寸,如果要用来生产正式的蒸汽式发电机和有线电报发送接收装置肯定是不行,铺设线路更不行,但是用来做实验器材还是足够了。

    正好朱慈炅也要让徐孚远和夏允彝学着制造蒸汽式发电机和有线电报发送接收装置了,他干脆将这两样东西的草图画出来,给他们讲解了一下,让他们自己琢磨琢磨怎么用现有的东西把实验器材造出来,今后有了电线成品又怎么生产正式的蒸汽式发电机和有线电报发送接收装置。

    要说徐孚远和夏允彝这两人还真是选对了,他们就是那种理工科的天才,朱慈炅把草图给他们一讲解,他们鼓捣了几天还真把实验模型给做出来了,不过只能纯用来做实验,还不能投入实用。

    比如蒸汽式发电机,轴承和蒸汽活塞都有现成的,这个不用多说。壳子也很简单,大明这方面的能工巧匠多了去了,只要跟他们描述一下,你哪怕要铸朵花出来他们都能给你铸出来。转子也好说,只要把磁石加工一下就行了。唯一麻烦的是定子线圈。这会儿连绝缘材料都还没找回来就更别说漆包线了,没有绝缘层就不能让线和线还有线和外壳接触,徐孚远和夏允彝想出来的办法是直接将线绕在木柱上,绕稀点,不让线和线接触,然后外面再套个木壳子,不然线和外壳接触,这样做是做成了,但是发出来的电,电压和电流都很小,近距离做个实验还可以,远距离一损耗,那电流就微弱到薄铁皮都吸不动了,所以还不能投入实用。

    有线电报发送接收装置能强点,发送装置反正就是个带弹片的开关按钮,结构及其简单,接收装置能复杂点,主要还是信号显示的问题,这会儿肯定做不出纸条打印,也没有光电二极管,只能靠声音来传递信号,这就必须有一套精密的发声装置,这个部分也比较耗时间,只能先用铃铛替代。

    实验器材定型之后,朱慈炅立即下令,各宣承布政使司和各都指挥使司选拔的驿卒和各军团先分别选拔通讯员进京,开始学习电报通讯,至于实验器材不足的问题,让他们边学边做得了,这样印象更深刻。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下一章,请退出

返回目录

若图片章节不正常,请点击报错后刷新页面(支持最新20章报错)

若章节正常,请不要点击报错,否则会造成网站打不开

来源4:http://www.365if.com/chapter/110/110875/27413189.html

切换来源-当前为365i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