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告邢玉生,让他先在南流江给我狠狠挡一下,尽其所能的给集总争取点反应时间。给驻容县、北流的各部队和当地的保安团、民团总指挥部再发电报,催他们一定要尽快赶到玉林城外集结,明确告诉各部队的部队长不要怕跑死人,现在死一个,将来打起来就少死十个、八个。还有,以专员公署的名义通令各县县长,限他们在十二个小时召集各自辖区所有在乡军人至县城待命。"在乡军人,这可是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的中国的特色词汇。民国以来,战敌频繁,无一日或止的内战,在消耗国力、涂炭山河的同时,也造就了数量庞大的,因各种原因放下手中的枪杆子回到家乡谋生的"失业军人"。对地方官员来说,这些在军旅中经历过生死俳徊的亡命之徒,简直就是一颗颗不定时的炸弹。故而,这些在现实社会中充满了失意的在乡军人,历来是最受地方上担负维持秩序的任务的官方势力打压的一个特殊人群。程家骥不顾让这些满腹怨气重新掌握武器,将可能会产生的种种后遗症,毅然把他们也动员了起来,单这一项由就可见程家骥对此战是何等的重视,更不用说按他的命令新一五二师势必要在南流江江边打一场血战了。
战争时期,双方的行事效率一般来说都是快节奏的,这边各县县长已在忙着放"老虎出笼"了,那边日本人也追到南流江边。
七月二日,下午一时,南流江西岸的大利镇。
现下,在以大利镇为西岸中心点的七八里长的南流两岸,日军约一个旅团的先头部队与新一五二师正隔江打得是热火朝天了,以新一五二师的装备、人员素质,在这种火力对战中处于下风,自是可想而知了。场面上好看归看看,但缺少渡船,又不敢冒着对岸那密集如林的枪口大规模泅渡小鬼子们,急切间却也"飞"不过江来。
"师座,是不是再多派些部队,沿着上下游巡视一下。"在新二十军这支朝气蓬勃的新兴军队里,最不缺的就是那种以"热血沸腾"、"才华横溢"而自诩的青年军官了。当然,八字自评的前者多半是名副其实的,后者则只能是是因人、因时而异了。而这位师副参谋长宁靖宇中校,就是新一五二师的少壮军官们公认的领袖人物。
"小宁,你的想法好是好,可对面的鬼子是越来越多,咱们师的底子本来就薄,可不能敢再分散兵力了。"地位的一天天在水涨船高,并都没有影响到邢玉生的性格,既使是在拒绝下属和建议时,他也永远是客客气气的。
'说什么不能分散兵力,五六千人看守不过的四公里的江面,打渡半而击之,都够了,怎么可能缺兵。还不是怕在撤退时,撒出去的巡江的部队太多了,到来来不及完全收拢。';自认为,事实上也是看破了邢玉生的心里打算的宁靖宇,一边在嘴上咄咄称是,一边在心里盘算着如何在此事上绕过这位他心目中只知道"望风而逃"的老朽上司。别看,宁靖宇只是实际权力小得可怜的副参谋长,可凭着其在青年军官的影响力,真要论起来,他的能量比起那些号令一方的团长只会有过之而无不及。当然,宁靖宇已决意要去做的事情,无疑是属于越权行事,真要较起真来,是要受到军法惩处的。可象宁靖宇这样的人,一旦认为某事是对国家民族有利,他们是不会去考虑个人的前途、生命之类的鸡虫得失的。
这种让人不禁会为之感动的"偏执"、"狂妄",可以说是新二十军这些立志要以身许国的青年军官们身上一大"通病"。造成这个现象的主要责任,严格来说还得的该过于强调民族使命感和牺牲精神的程家骥来负。
随着河边正三的亲临前敌,南流江阻击战,立时告别了先前那种不汤不水的客气打法。持续急速射的重炮、肆无忌惮的在江边排成一排当成"自行火炮"用的战车、那几百挺密密麻麻的无时不吐着火舌的轻重机枪、甚至在稍晚此时候蓝天上还添了几架日军的轻型轰炸机,河边正三摆出了他所能排出的最强阵容,试图牢牢的粘往对手的视线,以掩护其派到下游去迂回泅渡的部队。河边的招术确实缺少了些创意,但在一时无船可用的情况,急着要过江他别无选择。日本人的凶猛异常的火力打击,使得战斗力只能算是平平的新一五二师承受前所未有的巨大的压力,不敢擅自撤退的邢玉生一面向军部连连告急,一面只得硬着头皮顶着打。也全亏有江水为凭,避免了受到日军面对面的攻击,否则,新一五二师那里能在这种强度火力对射中撑得了这许久。
局面好歹是稳定下来了,后知后觉的邢玉生也发现了自己的留在手预备队里少了整整一个营的兵力,还没等他追究宁靖宇这个始作俑者的责任,下游一个并不在他早前划下巡逻范围后的地段,也响了吵豆般的枪声,没什么说的,立时分兵堵截吧!
攻败垂成的日方没有再继续坚持迂回泅渡的战术,因为那样固然可以退中方的阻击战线的被动拉长,减弱防守方的兵力密度,从而造成对攻击极为有利的态势,可那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下一章,请退出
来源4:http://www.31xiaoshuo.org/32/32344/253478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