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抗日之血肉长城

第三十七章 “日”落南昌(九)
加入书架 返回目录 查看书架

三九年二月二十五,日军第十一军调集其原下辖第六师团、第九师、一零一师团、及新加强来的第十八师团,从正面强行攻击我九战区经营了二个多的武宁、永修、吴城防线。

日军第十一军发动的这次武汉会战以来日军最大规模的进攻,从战术上看日军是大举进犯中国军队控制区,是主动出击无疑。但是战略上来看,日军之所以会对南昌城志在必得,又实属是无奈之举。武汉落入日军手中这几个月来,中国军队第三、第五、第九战区的部队一直在向武汉方向派出部队进行试探性攻击。虽说中国方面自知目前的兵力还不足以攻下有日军重兵布防的武汉三镇饮***,故而每一次军事行动都是浅尝而止,但还是让驻防在以武汉为中心的广大地域的日军第十一军深感已方处处受制,处境艰难。日军高层普遍认为若是再这样下去,武汉三镇迟早不保。再加之日军毕竟是侵入他国领土作战,这样长期僵持下去,有百害而无一利,只有迅速攻下武汉当面的一处战略重地,才能重新打开局面,在中国战场上转入进攻。在以何处为战略突破口的目标选择上,日方上至东京大本营、下至第十一军部、十一军所辖的各个师团部并无半点分岐。皆选定了拿下南昌,以中央突破打乱中国军队阵脚,从而求得日方一厢情愿的臆想中的解决中国事变的契机。

而中国方面从重庆军委会到第九战区为了守住南昌这个战略要地,也是不遗余力的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在做在南昌附近打一场决定性的大会战的准备。

开战的头一个星期,中国军队依托有利地形和坚固的工事让日军进展甚慢不说。中国军队还在吴城一个军的兵力设伏,将从都昌出发跨鄱阳湖而来的日军一一六师团的一个联队及伪满军的一个步兵旅打得七零八落后,一举赶下了鄱阳湖去。吴城一战干净俐落的粉碎了日军企图以奇兵偷袭抄中国军队的防线后面,动摇中国军队的防守意志的狂想。

因第十一军在中国军队的防线面前的久攻不下,使得东京大本营对十一军的不满情绪开始急剧升温。在大本营命令日军华中派遣军再抽出一个旅团级的支队兵力支援第十一军的南昌攻略的同时,大本营参谋总部也沉不住气了,于三月二日派出参谋总部作战部副部长青木诚一大佐前往申斥岗村中将并督促其在下面战斗坚决的惯彻大本营的速战速决的既定方针。

岗村受逼不过,被迫又从后备兵力中提前抽出二十七师团加入战斗,至此日军投入第一线兵力即达到了十万以上。如此一来就让第九战区担任武宁、永修、吴城一线阵地防御任务的九个军,有些不堪重负了。

三月四日,日军第二十七师团在付出重大伤亡后,攻克武宁城外要冲筹溪,直逼武宁城下。此战二十军守备筹溪的一个团自团长到士兵一千三百二十一人全部阵亡。

面对日军咄咄逼人的攻势,第九战区的那位在万家岭一役中很出了些风头的代司令长官心里早有成算。当些防线即将被日军撕破之时,他不退反进的将先前留做预备队,一直没有参加战斗的七十四、十八、十军这三支猛虎放出笼子来,与正面防线上的九个军合力在同一时间对日军发动反击。中国军队十二个军二十几万兵力全力反击,非同小可,一时间中国军队的反击大有排山倒海之势雷霆万钧之力,逼得日军在屡屡受挫之下,不得不暂停攻击性军事行动,将所有部队转为守势,以待再举。

二天后,当日军得到一个师团(一零六师团)的援军,正要再次冲击中国军队的阵地时。第九战区的主力十个军在负责殿后的二十、七十军的掩护下,趁日军调整部署的这两天,已撤出阵地向修水方向转进去了。第九战区司令长官部玩得这手金蝉脱,壳致使日军十几万大军全线扑空。

闻得中国第九战区的主力部队已遁走无踪。日军第十一军司令官岗村宁次在满怀失望的同时,也清醒的认识到自己已没有一战定乾坤的机会了。天大地天,再想要捕捉住这二十万中国第九战区的主力几乎是不能的。日军发起这个次南昌攻略的主要目的有两个,一个是在作战中歼灭中国军队的有生力量。另一个就是攻下南昌,改变战略上不利地位。岗村既已意识到在野战吃掉第九战区的主力无望,就把下一步作战重点放在了攻下南昌上。且不说南昌在战略上所具有的那不可替代的位置,对攻击南昌,岗村心里还有一个个不好明说的小九九。那就是以中国军队一向表现出来强烈的守土意识来看,第九战区是万万不敢弃南昌于不顾。只要这已跳到外线去的十个军来救援南昌守军,他就还有机会重创甚至是围歼中国军队这个重兵集团,为下面的战事打下坚实的基础。

基于这种作战指导思想,岗村将才占领武宁、永修、吴城一线城镇的日军第十一军主力分成了两拨,主力仍留原地策应各个战略方向(此时第三战区已奉重庆军委会的命令,以两个多军的兵力出浙赣线兵逼湖口。),一零一师团、一零六师团直趋南昌。

在日军第十一军指挥层内部关于用那些部队主攻南昌的争论中,岗村最后还是支持了他的得意门生宫崎大佐的动议。定下了以一零一师团、一零六师团这两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下一章,请退出

返回目录

若图片章节不正常,请点击报错后刷新页面(支持最新20章报错)

若章节正常,请不要点击报错,否则会造成网站打不开

来源4:http://www.31xiaoshuo.org/32/32344/25347721.html

切换来源-当前为31xiaoshuo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