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长风

第十一章 卫国之师
加入书架 返回目录 查看书架

十三师?杨林翼的心中,顿时有了个大大的问号。

十三,在许多遥远的国度视为不吉之数,但是这个十三师,在所有共和军人的心中,始终占着特殊的地步。

十三师历史虽然相当久远,可毕竟不能和号称"开国六镇"的一至六师相比,他是在共和创立前三年仓促成军,在这一点上,甚至还不如被称为"护国六镇"的七至十二镇。

十三师虽然功勋卓著,可远不能和三、五师、九师这样的部队相比,甚至还不如号称"绥远铁骑"的骑一旅。

十三师的编制并不庞大,全师直隶六个步兵营加骑炮辎工各一营,7000人的编制只有普通师的半数。

十三师的军饷不高,在军中只能算一般水平,十三师并不团结,历史的原因,使他的每一个营都有无数光荣的历史,导致内部产生了无数的派系...

仅管如此,在无数共和军人心中,这个师有着特殊的位置。而无数少女的心中,谈吐高雅,英俊不凡的十三师军官是择偶的最佳选择之一。

共和前三年,国父林思远战死于冀南邯郸,当时叫"光复义军"的共和军,在失去这位灵魂人物后,全军大乱,金军十余万趁机南渡滏阳河。

在此全军存亡之际,六镇统领一致拥戴国父夫人临时统帅全军,并由六镇统领组成的统领团统制全军,同时将起兵以来收编的六协之众改成七至十二镇,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共和草创"。

由于林夫人没有直属部队,六镇统领特意从每镇之中调出精锐步兵一队,合计步兵四营十二队,编为十三镇,由国父爱女林紫音统领,共和开国之后,由镇改师,即为十三师。

该师在共和草创之始,战则争先,退则断后,以牺牲精神而闻名全军,尤其在海河一役,林紫音高呼"十三镇,掩护全军!"全师在海河北岸反复冲杀十余次,使四镇之众能安全退回海河之南,但全师死伤惨重,海河以北尸骸遍地,堆积成山,号称开国诸役最为惨烈。

从共和草创至今,这个师始终抱着不介入政治的态度,有着永不参与内战的美名,常年作为首都卫戍使用,官兵则是各省督军挑选出全军最优秀的军官士兵送至京城,而十三师出来的军官以能战著称,也是最受部队欢迎的。

但十三师是最挑剔的,往往送来的一营官兵中,往往只挑中半数不到,因此十三师永远不会满员。这些眼高于顶的天之骄子,在这等时刻非得个个使出全身的力气,但也未必成功。

共和三十二年,当时统治西南各省的广东督军段如杰亲自选了一营之众,送至京都,可十三师只挑了一连不到,其余全数退回广东,这不到百人的一连之众也当真是藏龙卧虎,日后竟出了三位督军,七位师长,至于师长之下的主官更是不计其数。

十三师长驻京中,但每至国家生死存亡之际,便会出师助战,与友军合作堪称无间,胜则弹冠相庆,败则鼎力相助,号称"卫国师",在民间声名极佳,尤其是共和十八年间,直奉之战方止,我国元气大伤,其时征新罗大军失利,数十万军民困顿于鸭绿江畔,该师八昼夜长驱近千里,在敌前抢占了楚山,全师高叫林紫音当年的豪言"十三镇!掩护全军!"

面对数倍之敌,十三师血战十数日寸步不让,其时战况堪称山河变色,面对虎狼之敌,一个小小高地一地竟易手十余次,双方的尸体反复堆积竟达数米,此战战罢敌军六个师团已不能再战,战后收拢全师亦不足千人,但终于让数十万军民成功渡江,"卫国师"之名不径而走,可谓声震于海内。

其后数十年,在安南千里雨林和安南叛匪连番血战,在漠北苦战柔然叛匪,在甘陕剿灭回乱,在新省击破铁勒两师之众...不战则已,战则必起中流砥柱的作用。

巨大的疑惑在杨林翼心中产生,是什么原因让从来不干预政治的十三师维护起柳镜晓来。

这一次五家联手反柳的计划,杨林冀在后面出了很大的力量。杨林翼图鲁非止一日,河南为百战之地,杨部陕军又属客军,困守河南只能坐以待毙。

所以自己一方面大力拉拢中原豪杰,一方面力图向外发展,但西有晋军,北方为直军,南方为亲直的湖北,东为柳镜晓的山东,哪一方都不是省油的灯,若一个不小心,自己辛苦打下来的这份的基业就付于流水了。

但胶东政局变幻之快,出乎自己的意料之外,而柳镜晓在酒楼暗示对己方部队调动了若指掌,警报自己不要轻举妄动,山东各部想必早已严阵已待,至于这京中政局变幻,恐怕更出乎自己所料。

一想到这,杨林翼突然对手下干部问道:"我之政绩,比之柳镜晓如何?"

底下有人抢先应道:"督军治豫以来,剿流寇,查贪官,赈灾民,兴水利,正民风,政绩昭然,岂是柳镜晓那好色狂徒能比?"

千穿万穿,马屁不穿,杨林翼听过不由有了几丝喜意,片刻之后,又复常态,道:"不,柳镜晓治鲁以来,虽无大功,亦无大过,他军中鲁南子弟甚多,不能视为客军,若刀兵一起,人心向背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下一章,请退出

返回目录

若图片章节不正常,请点击报错后刷新页面(支持最新20章报错)

若章节正常,请不要点击报错,否则会造成网站打不开

来源4:http://www.31xiaoshuo.org/34/34608/28085441.html

切换来源-当前为31xiaoshuo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