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我的老婆是洋妞

第八十一章 无题
加入书架 返回目录 查看书架
        (今天家里忙着过年前的大扫除,累,晚上就不更新了,另外这章是引用!明天开始恢复一天两更,并把每章字数提高到三K)

        刀,极薄,长六寸三分,宽一寸四分,重四两四钱,很旧。

        刀有许多种,有的价值连城,有的差一点,但绝没有一文不值的刀,因为再钝的刀,也可以用来杀人。刀的价值,有时是因为刀的材料难找,有时是因为刀鞘上镶的宝石;也有时是因为铸刀人的名气,但最有价值的刀,是因为用刀的人。这把刀就是。

        这是把相当朴素的刀,甚至从来都没有刀鞘,刀从刀鞘里拔出来,也需要时间,刀的主人却不愿意等,他不愿意浪费任何的时间。刀柄是木的,原本已经有些松动,它的主人用布极小心地把它重新包好,固定了。

        这是把名刀,已被岁月磨去了棱角,只是在近刀背的地方,依稀可以看出“川白”两个字来。很多人都以为这把刀来自东瀛,“川白”是北海道的一个小渔港。只有他自己知道,这根本就不是“川”字,而是“小”,以前,这把刀上有三个字,而且很深。他还记得那三个字,是“张小泉”。张小泉,是个古人。

        (史载:康熙二年,张小泉在杭州,吴山脚下,大井巷。没有人知道他是哪里来的,也不知道他的武功是哪里学的;他看来无门无派无招无式,可他在短短的几天里,便做下了轰动武林的几件大事。他非常聪明,于是他非常聪明,于是他用龙泉宝剑的铁,铸了一把刀,一把奇刀--剪刀;他水性奇好,于是他在钱塘江里呆了三天三夜;他武功超群,于是他杀了钱塘的蛇精,不是一条,是一窝。从此以后,天下的刀,以张小泉做的为最好。)

        他的手非常稳定,用刀的人,手一定要稳。他也喝酒,但从不喝冷酒,因为喝了冷酒,手就会抖。他的手指修长,每一个指甲都修剪得整整齐齐,他说但凡有一丝没有修剪得当,便会影响出刀的力度和准度。

        他正在磨刀,用的是硬磨石,他的手非常稳定,将刀面与磨刀石紧紧地锁在二十度角上,一分也不偏,一分也不能偏。磨刀,是门学问,是种艺术,有许许多多的用刀人,在决战之前,总是在磨刀,其实他们不是要把刀磨快,而是要把心磨静;只有心静,才会胜利。现在,他的心就很静,他的刀,正而磨了四百六十七下,反面也磨了四百六十七下,每一下的力度完全一样,如果把刀举起来,刀锋一定在正中。

        他是喜欢剑的,但是剑只能刺,不能砍,不能劈,不能切;现在,他就是要切--切菜。

        一个刀手,是寂寞的;而一个使刀高手,则是是孤寂的。他是最寂寞的。

        他取出一根辣椒,新鲜的,最好的辣椒。好辣椒够劲,非常的辣手,不辣手的辣椒没有什么味,是烧不成好菜的;但太辣手的辣椒,也做不成好菜。

        他拿起辣椒,一剖为二,将平面紧贴在砧板上,一头已经被斜斜地切了一块,正切的话,辣椒片太小,乃是刀手的大忌。切辣椒,要“狠、准、稳、快”。盯着辣椒,毫不犹豫,一刀下去,绝不反悔,是“狠”;看好角度,选定方向,是“准”;每一次下刀,抬起,再下刀,再抬起的距离和时间,都要分毫不差,切菜的声音,是一种节奏,一种最难的节奏,没有变化的节奏,是“稳”;静若处子,动若狡兔,一旦下刀,刀起如飞,一气呵成,中间绝无停顿,是“快”。

        他伸出左手的食指和中指,轻轻弯起,按住了辣椒,大拇指和无名指就顺势夹在辣椒的两边;他的右手也已经握住了刀,慢慢地移近辣椒。他的食指和中指慢慢地弓起,第一个指关节朝外;刀靠得更近了。

        很慢。

        刀背贴终于贴上了他的指关节,说时迟,那时快,他开始切了。每一刀,他都拿捏得恰到好处;每一刀,刀背都紧贴着指关节。每一刀下去,他的左手就往后移两毫米,切出的辣椒也是两毫米。他的左手也很稳,不会多,不会少,两毫米。

        他把辣椒丝,盛在碗里,撒了点姜。

        他又拿出一块肉来,最好的肉。牛的里脊,是纯精的,没有一丝油肉,也没有一丝筋攀。他在切肉片,每一片,也都是一样大小,一样厚薄。肉片,也放到了碗中,淋上料酒,掺入淀粉,撒上盐,拌匀了。肉片极薄,几乎已经透明;脍不厌细,他知道,只要炒得快,再薄的肉片也不会老的。

        他起了一个油锅,锅不大,油也不多。

        他点着了火,火极大。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下一章,请退出

返回目录

若图片章节不正常,请点击报错后刷新页面(支持最新20章报错)

若章节正常,请不要点击报错,否则会造成网站打不开

来源4:http://www.999wx.com/Book/1149809.shtml

切换来源-当前为999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