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老招呼李玉强坐下后,道:“好了,我先给你讲讲穴位,因为你现在身上的异能还处于未激发状态,而要激发你的异能,就必须运行一个行功路线,也就是练习心法,让它不停的刺激你的异能,帮助它苏醒,这个心法是经过几代人改良后留下的,有着很好的效果。”
看见李玉强正在专心的听着,黄老又继续说道:“学习穴位,首先,我们必须知道经络是什么?经络它是祖国医学的独特名称。古代的医学家从长期的临床实践中观察到,人体除了脏腑以外还有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这就是经络。什么叫经络呢,简单地说,它像人身上的一个交通网。在这个交通网中,大的干线叫经脉,小的支线叫络脉。经络,就是经脉和络脉的总称。它们纵横交错,内外贯通,遍布人体各处。气血就是沿着这个交通网运输到全身去的。穴位就是散布在这些交通线上的一个个交通站。它们是经络中气血汇聚到人体表面的部位。
人身上的经络很多,最主要的有十二条,叫做十二经脉。其中包括手太明肺经、手阳明大肠经、足阳明胃经等等。大家知道,人身上有五脏六腑。另外,心脏的外膜心包也算一个脏,这样一共是十二个脏腑。十二经脉分别与这十二个脏腑直接联系。这样,每一条经脉的名字,都包含有所属脏腑的名称。比如肺经、大肠经、胃经等。那么手太阴、手阳明、足阳明又是根据什么来命名的呢? 这是根据阴阳学说,并且结合这些经脉在身体表面的分布特点来命名的。脏为阴,腑为阳;内为阴,外为阳。属于脏的经脉,都分布在四肢的内侧,叫做阴经;属于腑的经脉;都分布在四肢的外侧,叫做阳经。阴经包括太阴经、少阴经和厥阴经三种;阳经包括太阳经、少阳经和阳明经三种。同时,由于经脉在人身上的分布有上下的不同,所以又有手经和足经的区分。分布在上肢的叫手经,其中上肢外侧的是三条阳经,叫做手三阳经;上肢内侧的是三条阴经,叫做手三阴经。分布在下肢的叫足经;也分为外侧的足三阳经和内侧的足三阴经。
了解这些基本情况后,我们对每条经脉就可以有一个大概的认识了。比如说手太阴肺经,就是在体内与肺直接联系,在体表分布于上肢内侧的一条经脉。足阳明胃经,就是在身体内和胃直接联系,而在身体表面分布在下肢外侧的一条经脉。十二经脉之间存在着表里配合的关系,每一条阴经配一条相应的阳经;比如手太阴肺经和手阳明大肠经有着表里关系;足阳明胃经和足太阴脾经有着表里关系。这些表里配合的经脉,在身体内都和彼此联系的脏腑互相贯通,在身体表面,在手指或足趾等末梢部分互相衔接。经脉之间的这种联系,是脏腑间阴阳配合的基础。经络的主干除了十二经脉以外,还有八条补充的经脉,它们的特点是不跟脏腑发生直接的联系,称为奇经八脉。奇是和正相对而说的,所以十二经脉也叫正经。奇经八脉中,以任脉和督脉两条比较重要。针灸学上常常把这两条经脉和十二经脉合起来,总的叫做十四经。
十四经是人体气血的主要通路,很多重要穴位都分布在十四经上,叫做经穴。络脉是由经脉上分出去的,比较大的络脉有十五条,主要起沟通表里经脉的作用。还有更细小的浮络、孙络,数量很多,它们像网子一样把全身网络起来。这样,经络成了人身上四通八达、无处不到的一个独特系统,它把体内的脏腑和体表各部组织器官密切联系起来,从而使人体成为一个有机的统一整体。当身体处于正常状态时,经络是人身上的运输网和联络网,主要起运输营养、沟通联络和协调平衡全身的作用,以保证人体能很好地进行各种复杂的生命活动。可是,当人体生病的时候,经络又会成为病症发生发展的通路。比如,有人受了凉,就会肚子疼。这是什么原因呢?中医认为,这是寒气由身体表面顺着经络进入脏腑引起的。又比如肝有了病常常波及脾胃,心有了病就会影响到小肠,也是由于有经络作为渠道的缘故。另一方面,当人体里面的脏腑有了病变的时候,也能通过经络反应到身体表面的一定部位来。比如,患胆囊病的病人,往往可以在足少阳胆经的胆囊点上发现压痛点。这时候,经络又成了病情的反应。
由于经络的功能密切地关系到人体的生理状况和病理变化,因此它对临床诊断、治疗和预防都有重要的意义。古代的医学家认为:“不明十二经络,开口动手便错”。千百年来,经络学说和脏腑学说一样,一直有效地指导着祖国医学的临床实践。举个简单的例子。如果一个头痛病人来看病,我们首先要根据经络的分布特点,对症状进行分析。如果痛在前额的,那是阳明经病,因为前额是阳明经脉分布的地方;如果痛在两侧的,那是少阳经病,因为头侧是少阳经脉分布的地方;如果是痛在后枕部,那就是太阳经病,因为足太阳膀胱经经过枕部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下一章,请退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