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何对深圳历史稍有了解的人,都不会否认1979年11月是一个重大的转折——一个人口不足3万的边陲镇,首次闯入了最高首长的视野。首长把广东作为复出后首次视察全国的第一站.广东老乡**中央副主席、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叶帅与他同行。
因为深圳边防部队对愈演愈烈地逃港事件几乎无力防守。广东省主要领导把这件恶性政治事件捅到了他的面前。然而令汇报者愕然的是,首长睿智地目光眺望着窗外烟尘蒙蒙的羊城街景,似乎对这个“惊天动地”地问题无动于衷。沉默了好一会儿.他才背过身,十分肯定地了两句话:
“这是我们的政策有问题。”
“此事不是部队能够管得了的。”
这两句话让广东的领导人百思不得其解:政策有问题.难道不准外逃的政策有变?部队管不了,那谁又管得了?高林在他的报告文学《突破一中国经济特区启示录》中描述道:坐在一旁地**广东省委组织部副部长听得非常清晰.他先是惊诧,继而疑惑……
省委领导的心掉进了云里雾里、
直到10天后他离穗回京.这两句话仍然没有解开谜底。
不过,有一个人似乎悟出了他的弦外之音。这个人就是后来奋力挑起广东经济特区改革大旗地吴,吴当时是广东省委书记后来又兼任深圳的第一书记。不久.吴带上秘书一杆子插到深圳田间地头进行实地调查。吴发现了一件蹊跷的事:深圳有个罗芳村.河对岸的新界也有个罗芳村。不过.深圳罗芳村的人均年收入是134元.而新界罗芳村的人均年收入是13000元:宝安一个农民劳动日的收入为0.7员到1.2元,而香港农民劳动一日收入为60-70港币.两者差距悬珠到100倍。眼前的事实终于使省委书记恍然大悟.他这时才明白了首长的两句话。经济收入对比如之悬殊.难怪人心向外了。更耐人寻味的是,新界原本并没有一个什么罗芳村.居住在这里地人竟然全都是从深圳的罗芳村逃过去的。
“咱们又不是叛逃.我你怕什么.怕香港花花世界的美女吃了你?”李思明开玩笑道。
“那当然不是.我总觉得我长在红旗下.受党教育这么多年,咱们从部队转业不久,保密条例还没忘,去香港总觉得不对。”刀道。
“你这个教条主义者,思想还这么不解放。去一趟香港,就是叛变投敌了?我看等你想通了、你孙子都有了,你啥都不要想,跟着我,我还真怕你被香港女人给吃了呢!”李思明觉得刀的想法很好笑,上下打量了刀一番.“你还别,像你这样的男人,在香港还真是太稀少了!”
“不管怎么样.反正我就跟着你。不过,明哥.你可千万不能犯错误啊!”
“我能犯什么错误?你给我清楚。”李思明停下了脚步,扭头问道。
“当然是生活作风问题,你已经有未婚妻了!”刀认真地解释道。
“夏天同志.谢谢你的提醒!我要是想另寻新欢.一定会提前通知你。“李思明挠挠头,气七窍生烟.扭头加快了脚步,刀在后面追着。
广个告,我最近在用的追书app,【 \咪\咪\阅读\app \www.mimiread.com\ 】缓存看书,离线朗读!
香港和深圳只有一河之隔.但却是一边一个世界,一边是繁华一边是贫穷.一边是先进一边是落后。浅浅的一条河却挡不住时代的步伐,两边地中国人开始试着接触交流起来,随着内地改革开放的发展,这条河也就成了香港与内地共同发展的历史见证。
在改革开放之前.无数的人站在深圳河的北岸向梦想中的天堂眺望。但是一位海外朋友对那位富有改革精神的吴书记:“无法可依,无规可行,要人家来投资,谁敢来?特区要同国际市场打交道,就不能开国际玩笑。”资本是敏感的一种东西.任何风吹草动都会引起资本本能的反应。
这话促使深圳特区有关的法规、条例的制定和实施。1980年8月26日.叶剑英委员长亲自主持了五届人大第十五次会议。时任国家进出口委员会副主任的某位后来的国家领导人.受国务院委托.在会上作了有关建立特区和制定《特区条例》的明。《特区条例》获准通过。8月26日成了中国经济特区的成立纪念日。在特区条例公布后的几天,最困扰着深圳河——其实也是最困扰着社会主义中国的偷渡外逃现象.突然消失了!那成千上万藏在梧桐山的大石后、树林里准备外逃的人群完全消失了。
《纽约时报》以节制的惊叹写道.铁幕拉开了,中国大变革的指针正轰然鸣响。
罗湖口岸是深圳最早的口岸,以前叫做九龙海关旅检处,当时只有几间矮房,过境手续比较复杂,过境查验速度非常缓慢,在狭长的过境大桥上到处都是肩挑背扛、拎着大包包、一脸焦急等待的人们。在新的通关建筑建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下一章,请退出
来源4:http://www.31xiaoshuo.org/32/32202/395899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