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步,避开了对方地包抄后,又再次返身突击
双方在冲锋、反冲锋中,不断地浴血搏斗,苏美尔人付出极大伤亡,而埃及战士也在惨烈的厮杀中损失不少。
但这样子胶着了一段时间过后,苏美尔长枪兵终于托着高高地枪头,急奔着赶到战场。伊比辛大喜过望,连忙指挥着要以新赶到支援的长枪方阵为核心,重整他的战线。
达斯举枪刺倒了一名苏美尔战士之后,抬头望向排成紧密队型,缓缓压过来的森森枪阵,不由得皱起了眉头。
不远处的拜兰代雷连忙勒住马头,向他喊道:“殿下!先退一步吧!”
达斯只得点点头,这时埃及战士经过连续激战,气力已有不继,伤亡也接近三分一。而苏美尔人虽然损失更加惨重,但始终占据数量优势,再加上新力军加入,更是不能轻率应对。
于是埃及骑兵在达斯和拜兰代雷的带领下,分成两队退到左右两侧,远远地与苏美尔军队对峙。
伊比辛并没有分兵追击,而是谨慎地集结好他的部队,站在原地严阵以待。HTTp://
埃及人没有可乘之机,只能在其阵前来回奔驰,偶然间冲到对方的阵中一击即退。试图以此扰乱对方战线,让他们出现漏洞。
但苏美尔人始终保持着紧密的防御队形,埃及骑兵连番试探,却一直未能打开局面,战况再次陷入了胶着。
--------------------------------------------------------------------------------
另一方面,阿雷卡率领的埃及中阵,面对苏美尔重装长枪兵的猛攻,不得不勉力支撑。
这段时间以来,苏美尔人也对埃及步兵的战法进行了一番研究,并加强了具有针对性的训练,通过前后排的盾牌协作,已经不再畏惧埃及战斧与投枪的上下夹攻击。
由此,苏美尔人在面对埃及步兵时能够真正地发挥出距离优势,他们手持五米长枪,远远地刺向埃及战士,而手中的巨盾又能挡住标枪的刺撞和部分冲到面前的战斧的砍劈,埃及军队始终难以对其造成伤亡,只能处于守势。
伊比辛对他手下的这支重装长枪兵寄予了厚望,一开始便把中阵定为突破点,布置了战斗力最为强悍、装备最为精量、人数最多的部队,期待以压倒性的优势在这里迅速击破埃及人的阵线!
然而他们没有预料到的是,埃及人同样也加强了战力!
一直缺乏防御的埃及步兵现在大部分穿上了盔甲,手中的木质盾牌也包裹了金属外层,抗打击能力比起以往已经大大争加。
而苏美尔人的长枪五米伸缩不便,攻击也不灵活,对盔甲保护的埃及战士同样无法取得强力的杀伤效果。
于是,虽然在中阵的苏美尔军队占有人数、装备上的优势,但在阿雷卡带领下的埃及战士咬紧牙关死战不退,苏美尔人一时间无法获得进展。
在这种情况下,战场胜败的关键自然就在于埃及左阵,也是苏美尔人的右阵。
埃及左阵以及预备队皆由独臂将军纳尔巴率领,他的部队由重步兵与退下来的投矛兵、部处在后阵的弓箭手混编而成,人数超过埃及中阵与左阵的总和。
纳尔巴自从为报答达斯的救命之恩而投入他的旗下之后,大半年来参加了大小数十次战斗,现在已经成长为一名坚强的战士。
而这一次他更是身兼重任,负责同时指挥左阵以及预备队,在其余两阵吸引了对方大部分精锐,并陷入僵局的时候打开突破口!
由于苏美尔人在战前并不知道埃及骑兵将会从左侧还是右侧发动攻击,他们右阵与左阵的布置完全一致,同样由长枪方阵与短枪方阵组合而成。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下一章,请退出